-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摔跤运动遍布世界各地,但由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影响,而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摔跤术。 1、古典式摔跤(希腊) 2、桑勃(俄罗斯) 3、博克(蒙古族) 4、布库(满族) 中国式摔跤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体育工作者以中国几千年摔跤运动实践为背景,参照现代体育竞赛规则,以京津两地的摔跤技术为基础,综合了多个民族的摔法而定型的一个现代竞技运动项目。 中国摔跤运动发展简史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摔跤运动发生、发展最后整合、升华、规范与现代化的产物。 先秦——中国摔跤运动的萌芽与形成 “轩辕初立,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臂,……轩辕氏诛之与涿鹿之野”。 ——《史记.五帝之本》 摔跤也称为角抵,在冀州一带也称为蚩尤戏。 摔跤成为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科目。 “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礼记.月令》 “春秋角试,以徕精才”。 ——《管子》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 ——《庄子.人世间》 秦汉至南北朝——中国摔跤运动的发展 秦代角抵由军事功能逐渐向竞技活动和娱乐活动转变和发展。 秦代宫廷将角抵戏发展成为文体表演项目。 两汉竞技、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角抵戏内容丰富,被人称为“角抵奇戏”或“角抵百戏”。 《汉书.艺文志》“兵技巧”类中,记有《手搏》6篇,可能是对当时手搏经验的总结。 隋唐至宋——中国摔跤活动的繁荣 “郡邑百姓自正月十五日起角抵戏……大业六年丁丑,角抵戏于端门街,天下奇技异能毕集,经月而罢”。 ——《隋书》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文化方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表现出兼容并包,雍容华贵的气象。 唐代摔跤在宫廷、民间、军事训练方面均广泛开展。 唐代宫廷中设有专为皇帝娱乐的“御用”摔跤队——“相扑朋”。 宋代摔跤称“挣跤”或“相扑”。宋代宫廷军队中设有专门的组织对摔跤手的训练进行管理,并有一套对相扑手进行甄别、考试、选拔、晋升、赏赐等的严格制度。 宋代还出现民间摔跤组织。如相扑社、角抵社等。 元明与清——中国跤多民族的融合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为了防止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反抗,元朝统治者严禁民间习武及相扑等活动,以便“恣悍之术不作,凶悍之技不传”。所以汉等民族中相传的摔跤活动便很快衰落了,但蒙古族有自己的摔跤运动,称“巴邻勒都”或“搏克”,与宋朝的相扑不同,元代之前的贵族与现代的“自由式摔跤”相似,即摔倒后,仍可以相搏,以令对方双肩着地为胜。 摔跤是蒙古“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搏克)之一,不仅男子喜爱,女子也善其道。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蒙古的风俗,力图恢复唐宋旧制,大力提倡相扑,相扑在宫廷和民间又有所恢复。但拳术在当时有了很大发展,削弱了相扑在搏斗运动中的地位。 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等看到采取民族隔离政策的局限性,于是主动学习并吸收汉文化,在本民族原有的“布库”基础上,吸收蒙汉各民族的技艺大力提倡相扑。所以,清代的摔跤活动,较唐宋更为盛行,风靡全国。 清廷侍卫府专设有“相扑营”,后称之为“善扑营,是清朝皇家摔跤队。 近现代中国跤运动的发展 清末民初,皇家善扑营的扑户流散于全国各地,有的成为摔跤师傅,有的街头卖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跤的普及和推广。 民国时期,中国跤成为第6届(1935年)、第7届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体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体委对我国特色的摔跤运动正式冠名为“中国式摔跤”。每年举办一届单项锦标赛。且“中国跤成为第1-7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体委执行“奥运争光计划”,中国跤离开了全运会的舞台,一度使中国跤走向低谷。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式摔跤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性、激烈的对抗性、精彩的观赏性逐渐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接受。 中国跤的技术特点 站立快跤,规则简明 技术丰富,流派众多 着装大方,精干简捷 学习中国跤的意义 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挖掘传统体育理论,丰富体育科学内涵.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社会体育的内容. 是发展青少年身心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 怎样学好中国跤 注意传统方法、经验和现代教学训练理论的结合 学习技术动作要与理解技术文化内涵紧密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epla® T2020GF 15TF | PPS 20%GF(玻璃纤维)物性表.pdf VIP
- 水上光伏预制管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第3版)》完整版课件全套电子教案.pptx
- DB42∕T 562-2009 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pdf VIP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pdf
- 220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工程档案资料编2023.pdf VIP
- 公司资产转让协议书(精选6篇).pdf VIP
- 地铁屏蔽门系统介绍.pptx VIP
- 商务沟通与谈判及参考答案全套教学课件.ppt VIP
- 地下车库地坪做法-建筑工程防空鼓开裂控制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