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环境评价与功能区划分析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特征 ??主体功能区划体系 ??主体功能区划体系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地下水防污性评价 DRASTIC模型采用7个影响和控制地下水流和污染质运移的脆弱性评价因子体系,它们分别是: 地下水埋深(Depth to Water) 降雨入渗补给量(Recharge of Precipitation) 含水层的岩性(Aquifer Media) 土壤类型(Soil Media) 地形(Topography) 包气带的影响(Impact of the Vadose Zone) 含水层渗透系数(Aquifer Hydraulic Conductivity)。 2.1.2 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由于影响地下水易污性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并且各个指标参数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性,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运用经验知识确定指标权重,其具体过程如下: a、根据研究区的特点构建判断矩阵,矩阵中个元素为相对重要性标度。 2.1.3 评分体系 DRASTIC方法中每个参数又被赋予不同的数值范围(初值为定量指标的参数,如地下水埋深、降雨入渗补给量、地形坡度、含水层渗透系数)或者介质类型(初值为定性指标的参数,如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和非饱和带介质岩性),并且用具体的指标值来量化这些数值范围和介质类型对地下水易污性的可能影响, 2.1.4 易污性指数 应用DRASTIC方法进行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时,在确定各单元上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和权重基础上,用脆弱性指数将7个因子综合起来,用加权的方法计算DRASTIC指数,即地下水易污性指数: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从土地资源看,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与1996年相比,不到10年之间,耕地净减少1.21亿亩;仅2005年一年,全国耕地净减少542.4万亩(《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临日益突出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2.3 评价标准 国标8元素以国标为标准,Cl、F、P、S、Se五种元素以土壤浅层背景值为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1; 以土壤浅层背景值为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2; 国标8元素以国标为标准,Cl、F、P、S、Se五种元素以土壤深层背景值为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3; 以土壤深层背景值为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4。 数学模型—— 模糊聚类模型 2.2.6 评价结果分析—南昌市 相同模型不同评价标准的评价结果分析 ——综合指数模型 相同模型不同评价标准的评价结果分析 ——模糊聚类模型 相同模型不同评价标准的评价结果分析 ——灰色聚类模型 2.2.7 结论与建议 评价模型 综合指数模型(单因素决定型)具有单增性和择大性特点,运用该模型进行评价,可以充分显示超标最大的评价因子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模糊聚类评价模型让每个因素都对综合评价有所贡献,并把贡献按权重进行分配,其具有单增性、连续性和可加性的特点。运用其进行评价,可以体现各个参评因子对整个评价结果的综合影响。 灰色聚类模型则可以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连续性的优点。针对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土壤污染现状从上述评价模型中选择使用。 通过在南昌市、上海市的实地校验,模糊聚类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土壤环境容量评价方法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3.1 研究目的: 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不同功能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选用评价模型对试点城市进行试评价,从而形成较为成熟的、适用于全国大多数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城市远景规划提供地质环境后评估;提出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城市规划建议,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城市环境地质工作提供借鉴和示例,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 技术路线图 3.3 城市不同功能区类型划分 虽然国家在1991年已经颁布了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要制定,建设部批准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分类标准”) ,其中规定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九种类型。从地质环境对功能类型的影响来看,此九类城市建设用地是相互交叉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有的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归并为一类,因此,有必要对国标所规定的九种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进口保健食品程序(注册申报及相关法规)分析.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分析.ppt
- 中国邮政客服分析.ppt
- 中国邮路问题分析.ppt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分析.doc
- 中国铁路营业线路图(动态示意图)分析.ppt
- 中国银行票据审验人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分析.doc
- 中国革命的胜利分析.ppt
- 地铁施工组织设计分析.doc
- 中国饮食文化【PPT经典课件】分析.ppt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