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热 主要内容 4、药物热的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 5、药物热机制 6、常见致热药物 7、药物热的防治 药物热定义 药物热(drug fever) 由于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人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使用药品时所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反应。 苏长海,王兴.药物热概述.中国药师.2011,14(3):422 发热的机制 1、变态反应 2、药物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受污染 3、违背药物使用方法 4、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5、药物影响体温调节机制 6、特异质反应 朱允和,沈学远等.浅谈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26-227 药物热机制 1.1 变态反应 此型最常见,由体液免疫介导,可伴有皮疹、血清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性狼疮、荨麻疹等表现。临床上多见于抗生素类药物所致。 药物热机制 1.2 药物的制造或使用 过程中受污染 在药物的制造流程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了微生物、内毒素或其他杂质等,引起外源性致热源所致的发热现象 最常见的就是给药途径不正确,如药物在无静脉注射临床试验证实情况下,应用时引起静脉炎及药物热; 其次是未严格按药物应用的适应症用药; 再次是配制溶液时pH值偏差较大; 最后就是药物剂量不合理,特别是大剂量用药亦可引发药物热。 药物热机制 1.3 违背药物使用方法 药物热机制 1.4 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由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或杀灭大量病原菌时,释放的内毒素、炎性介质引起发热。 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疾病时引起发热甚至高热惊厥; 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发热现象; 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导致内出血时亦可引起发热。 最常见雅里希—赫克斯海默(Jarisch-Herxheimer )反应 药物热机制 1.5 药物影响体温调节机制 有些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热。 有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周围组织而引起发热,如使用过量的甲状腺素时,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 使用肾上腺素时,由于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了散热过程而致发热。 使用阿托品或吩噻嗪类药物时,由于减少了出汗而致发热。尤其是4 岁以下儿童用药时,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药物热。 药物热机制 1.6 特异质反应 由基因缺陷引起,典型的病例出现恶性高热。往往该类还与变态反应性体质有关。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代谢缺陷疾病的患者,用药后更易产生Ⅲ型变态反应,或因代谢缺陷产生溶血性贫血或恶性高热,多见于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患者。 临床表现 典型的药物热出现在用药后第7-10 天,若以前接触过这次所用的药物,则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病例可短至1小时或长达25 天。 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任何热型均可出现。 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其它症状,一般情况良好,甚至亦不伴有体温升高所致的心率加快。 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出现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寒战等。 部分病例伴有其它过敏症状,如皮疹、喘息等。 张慧欣,张清澳,孟淑平.药物热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诊治.临床荟萃.1997,12(16 ):734 详细询问病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①药物热多数发生在用药后7~10天,但亦有在用药后很短时间内即发热者。 ②家族中有无药物过敏者。 ③ 对红斑狼疮患者尤其要提高警惕。 ④使用多种药物者注意加用哪种药物后出现的发热。 ⑤不要漏掉临时加用的药物以及诊断用药(如造影剂)。 诊断依据 对于非感染性疾病者,原有病症已有改善或精神状态一般良好,原无发热而用药后出现发热,找不到发热的确切病因,考虑药物热。 对于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后,体温不但不下降,反而较用药前增高。 本不发热,应用药物后持续高热; 原有病情已改善,发热仍持续存在,不能用原有的感染来解释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性 用药史 朱允和,沈学远等.浅谈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27 体格检查 诊断依据 药物热患者体温高,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体温多在37℃ ~39℃之间,也有高达40℃以上者 中毒现象并不明显,一般精神状态良好 除发热症状外,伴或不伴有寒颤、头痛、关节肌肉酸痛、皮疹、哮喘等表现,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但有时以发热为唯一症状 朱允和,沈学远等.浅谈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27 药物热患者血象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血沉加快,或肝功能异常。 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不宜作此试验,但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阳光下的世界》小学五年级美术PPT课件.pptx VIP
- 《物业管理师》三级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秋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单元-教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13主旨意蕴题(练习)(学生版+解析).docx VIP
- 见证取样送检及检验批划分计划.pdf VIP
- BZ-120Ⅲ高速理瓶机使用说明书.pdf
- 2013混凝土配合比材料成本测算表.doc VIP
- 300T汽车吊性能说明书-XCA300_1全地面起重机技术规格书+[主臂风电臂加超起].pdf VIP
-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pptx VIP
- 《思政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