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文学史讲稿(96页).doc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唐文学史讲稿(96页)

先唐文学史讲稿 主讲人:胡旭副教授 第一章 关于文学史的若干问题 一.什么是文学史。 简言之,文学史是关于文学的历史。 文学史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文学本位。 (1)围绕文学创作阐述文学发展的历程。 包含若干层面:[1]最外围的层面是社会政治、经济背景。[2]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3]第三个层面是作品。这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2)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关系紧密。撰写文学史应当注意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并以此解释文学创作并注意文学的接受,引导读者正确地鉴赏文学作品。 (3)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还有文学传媒。传媒对文学的影响以及传媒给创作带来的变化,应该包含在文学史之中。 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2.强调史学思维。 撰写文学史应该有史学思维方式。要突破过去那种按照时代顺序将一个个作家作品论简单地排列在一起的模式,注意“史”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承传流变的过程。文学史既然是“史”,就要靠描述,要将过去惯用的评价式语言,换成描述式的语言。评价式的语言重在定性,描述式的语言重在说明情况、现象、倾向、风格、流派、特点,并予以解释,说明创作的得失及原因,说明文学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 3.文化学视角。 撰写文学史尤其要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借助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临近学科的成果,参考他们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深入。 二.中国文学的分期。 1.三古与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时期。 (1)先秦文学史。 (2)两汉文学史。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3)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文学史。 (4)唐中叶至南宋末文学史文学史。 (5)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1521年左右)文学史。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1919) (6)明中叶(嘉靖初1522年左右)至鸦片战争(1840)时期文学史。 (7)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文学史。 三.主要中国文学史简介。 1.林传甲《中国文学史》,1904,京师大学堂。 2.黄人《中国文学史》,国学扶轮社,约1905,东吴大学。 3.王梦曾《中国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4.张之纯《中国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5.曾毅《中国文学史》,上海,泰东书局1915。 6.朱希祖《中国文学史要略》,北京大学文科教材,1916年讲义,1920年出版。 7.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18。 8.凌独见《国语文学史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 9.陈介白《中国文学史概要》,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国一讲义。 10.胡怀琛《中国文学史略》,上海,梁溪图书馆1924。 11.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26。 12.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上海,光华书局1926。 13.杨荫深《中国文学史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14.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中山大学1928。 15.赵祖忭《中国文学沿革一瞥》,上海,光华书局1928。 16.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新月书店1928。 17.胡小石《中国文学史》,上海,人文出版社1928。 18.谭正璧《中国文学进化史》,上海,光明书局1929。 19.穆济波《中国文学史》上海,群乐书店1930。 20.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上海,北新书局1930-1933。 21.胡怀琛《中国文学史要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22.刘麟生《中国文学史》,上海,世界书局1932。 23.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史》,上海,北新书局1932。 24.陆侃如、冯沅君《中国文学史简编》,上海,大江书铺1932。 25.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1932。 26.刘大白《中国文学史》,上海,开明书店1933。 27.童行白《中国文学史纲》,上海,大东书局1933。 28.康璧成《中国文学史大纲》,上海,广益书局1933。 29.唐正璧《中国文学史大纲》,上海,光明书局1935。 30.刘经庵《中国纯文学史》,北平,著者书店1935。 31.张长弓《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开明书店1935。 32.张希之《中国文学流变史论》,北平,文化学社1935。 33.容肇祖《中国文学史大纲》,北平,朴社1935。 34.霍仙衣、王颂三《新编高中中国文学史》,广州,自印,1936。 3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中华书局1941。 36.赵景深《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北新书局1947。 37.林庚《中国文学史》,国立厦门大学出版,1947。 3

文档评论(0)

guanjie8s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