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案例题目:《克和千克的认识》 作者:杨火平 武汉市江夏区 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主题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 、弹簧秤 、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实录: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