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联系观(chen)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联系的多样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现象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部分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方法论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二.第三单元基本结构: 一.第三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 2个总特征: 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1个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1个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唯物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1、联系的含义 联系 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 影响 制约 作用 思考:世界上是否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内部 事物外部 整个世界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特征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万事万物的共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1、下列符合普遍联系观点的是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②春江水鸭先知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现吉祥 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课堂巩固: B 2、截至2009年12月21日,甲型H1N1流感已造成了中国442人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课堂巩固: B 喜鹊报喜, 乌鸦报丧…… 讨论: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种联系存在吗? 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都是客观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议一议: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联系更加紧密,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 …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都是客观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方法论):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方法论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 课堂巩固: D 2、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巩固: C 3、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课堂巩固: B 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渣里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浮游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链,一步一步的转移,最后进入人体。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