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_第五讲生态与环境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用地 建设条件评价 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近期内建设和改进的可能、服务水平与质量。 用地布局 结构方面 市政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 社会、经济 构成方面 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功能分区与结构协调) 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需要 布局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的要求 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潜力 质量、数量、容量与改造利用的潜力,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人口密度反映土地利用的强度与效益,影响拆迁的难易程度 城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影响用地功能组织与用地的数量结构 城市用地 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 基本性质 经济评价的 主要影响因素 承载城市物质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是其基本的自然属性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几何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地租与地价 (使用权的 价格) 经济规律——追求利益最大化 级差地租——不同区位的土地或同一土地由于开发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理论——关于土地等级差别理论,是认识土地经济价值差异的基础。 综合评价土地质量,好地优用、劣地巧用,用经济手段调节土地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基本因素层 土地区位 城市设施 环境优劣度 其他 派生因素层 因子层 繁华度 交通通达度 基础设施 社会服务设施 环境质量 自然条件 人口密度 建筑容积率 城市规划 * 3、降水 4、湿度 5、太阳辐射(日照) -日照标准 日照小时数、无日照日数、卫生条件 -建筑间距 影响到技术经济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用地 -建筑朝向 主要能源 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参阅《城市规划原理》P.78-80):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城市与减灾 1、城市与自然灾害 震灾 地面震动、地表断裂、房屋倒塌、引起海啸 水灾 山洪、溃坝、冰凌、泥石流、水土流失 风灾 台风、龙卷风 2、城市与人为灾害 火灾 人为因素居多,窒息 公害 水、气、酸雨 交通事故 死亡人数很多 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 地震与火灾,暴雨与滑坡、泥石流 3、城市减灾规划 城市生命线保证系统 三、自然生态因素 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 生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植被 城市废弃物的处置 可持续发展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一、人口 1、人口的自然变动 (1)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百岁图 (见《城市规划原理》P.178,图5-3-1) 年龄组划分 (2)人口性别构成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的比例。 (3)人口年龄中位数 指从零岁起依次将各年龄人口数累积,当累积数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时的年龄。 (4)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要求,各省市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2、人口迁移变动 (1)人口地域分布 以上海为例(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全市人口: 13,341,896人; 市区人口: 8,214,436人; 中心城(建成区)人口: 7,396,793人。 人口密度:上海全市平均2,104人/KM2, 是北京的3.3倍; 天津的2.7倍。 各区最高,静安区,64,283人 / KM2; 各街道最高,南市区露香园路街道,达13.64万人 / KM2,(近似于7.3 M2 / 人)。 (2)机械增长 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城市间人口的迁移。 机械增长率=一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 3、人口的社会变动 (1)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第一产业 60% 6.8% 2.2% 2.9% 7.9% 第二产业 21.4%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