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宏观空间行为2.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行为 1.1 概述 1.2 领域性 1.3 微观空间行为 1.4 中观空间行为 1.5 宏观空间行为 (三)宏观环境(Macrospace):宏观空间行为 指机体离家外出活动的最大范围,属公共空间,交通愈方便,这个范围愈大。 但个人在城市中并非遍及各地,通常也只限于一定的范围。 大部分哺乳动物难以在家庭基地以内满足各种要求,人类也一样。 凡在家庭基地以外活动,就不要求控制那个地域,但对某些地点如工作或休息、就餐的地点,在一天某一段时间内要暂时控制一下。 本部分内容结构 离家活动范围 活动模式 出发地与目的地调查 认知模式 城市的意象 1 离家活动范围层次 人的活动范围,或称为“活动轨迹”。 一般人只使用或了解城市中心的一部分,城市中的其他部分可能根本不知道,或很模糊,甚至被错误的曲解。 每个居民究竟使用城市中多大的一个部分? 什么因素促使他去使用这些活动空间? 人们在城市中是怎样认路的? 在他的头脑中城市是怎样的一种图式? 他经常去的地方,在他头脑中的意象准确否? 居民头脑中有没有一幅城市地图的意象? 他认得的空间与他个人活动的空间是否非常一致? 是否他的活动空间与他头脑中的地图加强了他个人行为模式的特点? 2 活动模式 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片断”(episodes)组成,这些活动片断与特定的“地点(locations)相关,并构成一定的“活动体系”。 研究方法:只需简明了解居民日常一日中时间的大体支配,有的还加上在什么地点,参与什么活动。 ① 交往性质: 根据活动时是单独一个人,还是在家庭中亦或与别人在一起。 ② 活动地点: “在家中”亦或“不在家中”,是地理空间的基本区分。 ③ 义务性的亦或自选的: 有直接目标的功能性活动;有间接目标的准功能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这一研究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内容与一日间的时间分配有一定了解,但对规划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此类方法经常被用来研究人们的业余活动,为特定地点、特定的居民设置一些特定的设施。 3 出发地与目的地调查 目的∶ 可了解居民在城市中离家活动的范围, 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预测有所帮助。 离家出行的主要目的地: ① 工作地点;② 娱乐与社交地点; ③购物; ④个人事务。 4 认知模式 个体从一处移到另一处,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导向系统 动物的导航认路系统(如特殊的气味、磁场) 关于人在城市中的认路方法有两种假设: 假设1:行为心理学家的“刺激--反应”学说 假设2:地理与城市规划设计家“概括的环境意象” 观点 根据一开始时的试探与纠正错误(trial and error)的方法∶刺激物(标识物?)的发现与暗示——在空间中的移动被视为一种根据经验学习到的相对固定的序列。 观点 个人并非受这些程序系列(试探与改错)的指导认路,而是根据一种概括的环境意象。即使失去一个特定的刺激暗示,意象中找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得知去目的地的方向与距离,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到达目的地 。 “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5 城市的意象 K. Lynch 1960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对研究认知地图是十分有开创性的。他尝试了如何找出人们头脑中意象的方法,并将之描绘出来,用于城市设计。 一座城市也是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组成一个相关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legibility )与可意象性。 不论城市本身的可读性如何,可以分析为由三方面组成∶ ① 特色(identity):即城市有个性。 ② 结构(structure):每座城市均应有其特色的形态与道路结构。(北京、堪培拉、纽约、泰安) ③ 含义(meaning):“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5.1 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 林奇早期曾采用了两种方法:①画地图草图;②言语描述:通过访谈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独特要素或体验。 将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应的图例绘出反映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便得到公共认知地图,或称“公共意象图”。 这类方法易受绘图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为弥补上述缺陷,其他人在后继的研究中曾采用过展示环境照片、放映幻灯和录像或观看模型、计算机辅助等补充方法。 5.2 意象的内容 从大量不断重复的要素、模式中归纳出五大类∶ 路径(path) 边界(edge) 区域(district) 中心与节点(node) 标志物(landmark) 路径(path) 道路是移动的通道,如街道、铁路、快速通道与步行道等。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意象都是在路上形成的。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