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预习报告及思考题..doc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预习报告及思考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预习报告及思考题.

实验一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及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安息香氧化制备α—二酮的原理与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薄层板的制作。 3. 学习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 二、基本原理 (一)制备二苯基乙二酮的原理 (二)薄层色谱的相关知识 1.薄层色谱的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其原理概括起来是:由于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能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率,最终得以在固定相薄层上分离。 2.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 (1)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 (2)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 (3)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类: 硅胶 H — 不含粘合剂; 硅胶 G — 含煅石膏粘合剂; 硅胶 HF254 — 含荧光物质,可在波长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 硅胶 GF254 —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 (4)粘合剂:煅石膏(CaSO4 · ? H2O)、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软板。 3.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分为干板和湿板。薄层应尽量均匀而且厚度(0.25~1mm)要固定。否则,展开时溶剂前沿不齐,色谱结果页不易重复。湿板的制法有“平铺法”和“浸渍法”两种。 常用的是一种简易平铺法: (1)铺板:取硅胶粉与0.5~1%的CMC水溶液在烧杯中调成糊状(不要用力过大、过快,以免产生气泡),迅速铺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将其涂满整块玻璃片,用手轻轻振摇玻璃片,使表面均匀平滑,放在水平台上,室温下晾干后进行活化。 (2)活化:烘箱要慢慢升温,硅胶板一般在105~110℃恒温30min 。 4.点样 通常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等)配成1%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 点样前,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始线上。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1)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 (2)因溶液太稀,一次点样不够,如需重复点样,则应等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免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3)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多个样,样点间距应为1~1.5cm。 (4)点样结束待样点干燥后,方可进行展开。 (5)样品太少时,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以致不容易分开。 5.展开 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气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 使用足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入溶剂3~5 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面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立即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的位置,找出各斑点。根据比移值(Rf )的不同对各组分进行鉴别。 6.显色 (1)直接观察:展开后,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 (2)紫外灯下观察:很多有机物本身无色,可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圈出斑点位置。 (3)碘薰法:薄层板的溶剂挥发后,放在含有0.5g 碘的密闭容器中。碘与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可逆地结合,在数秒钟内化合物斑点呈黄棕色。色谱板在展开缸内取出后,呈现的斑点在2~3s内消失,因此,必须立即用铅笔标出化合物位置。 (4)显色剂显色:一般的显色剂,还有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浓磷酸等。 7.比移值的测定 比移值(R f) 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即展开后样品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之比,常用分数表示。 R f 值与化合物的结构、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展开剂、显色方法和温度等因数有关。但在上述条件固定的情况下,R f 值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的数值。当两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R f 值时,在未做进一步的分析之前不能确定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不同的溶剂或混合溶剂来作进一步的检验。 Rf= 式中:a为溶质由点样中心到展开后溶质最高浓度中心的距离;b为有点样中心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准备 1.试剂:二苯基羟乙酮2.2g(0.01mol),冰醋酸10ml,三氯化铁5.5g,70%乙醇。 2.仪器:100ml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锥形瓶,布氏漏斗,吸滤瓶,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