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要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要求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核要求 平时作业 1、期中考试试卷(已上传至班级群共享,可下载打印后手写上交,有需要答案的可联系我)。 2、四次作业(已上传至班级群共享,可下载打印后手写上交,有需要答案的可联系我)。 3、课堂笔记:笔记本第一页《繁昌县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课程学习计划表》及最后《本课自主学习情况小结》、《课程网上学习情况统计表》均需填写。 4、期末论文选题,三选一: 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家人治思想的认识。 ②试分析法家法治学说的历史进步性和负面影响。 ③试比较分析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得与失。 期末论文无需手写,在网上下载后打印出来即可,论文上需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网上作业 1、安徽电大在线进入中国法律思想史参加网上教学活动。 路径:安徽电大在线——输入学号和密码登陆——左侧课程表中点击进入《中国法律思想史》 要求:①安徽电大在线学习时间总和不得少于120分钟,120分钟为及格标准,建议大家有时间的尽量将时间挂长点。 ②登陆安徽电大在线学习次数不得少于8次(建议分8天登陆,一日内多次登陆不算)。 ③安徽电大在线《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讨论区发贴,进入该课程后进入课程讨论区,现在就可以在讨论区中发贴提问,8个发贴为及格,建议大家至少发贴10至12个,另外请大家关注姚远老师在课程讨论区发的问题讨论,现暂时还未发,待发贴后会在班级群中公告,参与主贴次数不少于8次。 2、芜湖电大在线两次发贴提问: 发贴路径:芜湖电大在线——输入学号和密码登陆——左侧课程表中点击进入《中国法律思想史》——点击右侧课程讨论区发新贴 发贴时间待定,确定后会在班级群里发公告,请大家关注。如老师定在**月**日晚上19:00至21:00发贴提问,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发贴提一个有关本课程的问题即可,发贴格式可为:繁昌电大10春法本***提问……。 三、作业上交时间最迟为11月20日,本课程不设期末考试。 儒家思想概说②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二、古代意义之法治③ 可以说,法家的法律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学”。所谓“新学”是相对以儒家为代表的“礼治”主义的“旧学”而言的。“新学”与“旧学”的分歧归结为“法治”主义与“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的分歧。 法家的“法治”主义有其特征:主张干涉而反对放任;排斥“人治”主义而独任“法治”主义;排斥“礼治”,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主张国家至上,社会团体甚至血缘亲属团体的利益都得服从君主的国家利益;反对徒任“势治”。法家的思想以“唯物论”为出发点,常常注意此时此地的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的神圣。它的政治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这一“物准”就是被视为“规矩、权衡”的法律,不容许统治者任意的论心定罪。人们只有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自由和平等。“法治”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物治”,所以又称“法治”主义为“物治主义”。④一方面,是用客观的标准如规矩、权衡、斗量、尺寸等物一样的客观的、人设的、固定不变的法来衡量所有的人;另一方面,是把人当物来治理。也就是把人当成可以用固定的、客观的规矩、尺寸等“物准”去准确无碍地衡量的东西,而不考虑人的特殊能动性。 同儒家的“礼治”相比,法家的“法治”反对宗法等级制和世袭制,要求平等守法,并且主张制订和公布成文法,凡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所以说“礼治”和“法治”的主要分歧不在于制裁手段,而在于行为规范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