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语文3-10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两首古诗在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谈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点评:设计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学习两首古诗作铺垫)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
2、 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
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3、 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 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
《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 ,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我们平时学得比较多的是唐诗,由于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这样他们在让宋词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在诗歌领域也开创了哲理诗这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智慧之花。)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
(点评:在开课伊始,即将两首古诗全盘托出,以初知大意为整合基础,聚焦两首诗的共性,将两首诗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知人、知时,整体论诗)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习《登飞来峰》
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
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1) 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
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 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设计总结优缺点及改进.ppt
- [二年上册语文书必会知识点.doc
- [二年级一班学生成长记录袋.doc
- [智通下半管师人力资源规划课程 .ppt
- 房屋租赁合同的概念0.doc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计划.docx
-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doc
- [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样本.doc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2.doc
- [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上教版.doc
- 《GB/T 45311-2025潮流能转换装置 海上试验技术要求》.pdf
- GB/T 45311-2025潮流能转换装置 海上试验技术要求.pdf
-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Z 42749.7-2025信息技术 IT赋能服务业务过程外包(ITES-BPO)生存周期过程 第7部分:成熟度评估范例.pdf
- 《GB/Z 42749.7-2025信息技术 IT赋能服务业务过程外包(ITES-BPO)生存周期过程 第7部分:成熟度评估范例》.pdf
最近下载
- 一文读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2025主题课件.pptx VIP
- 员工心态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涵、特点与培养路径.docx
- [译林版]6下Unit3 A healthy diet精心梳理教案.pdf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教师卷).docx
- 成都小升初数学历年真题.doc VIP
- 国防军事展览可行性方案.pptx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原卷版).docx
- 第6章-隧道洞口与洞门设计[65页].pptx VIP
- 第十章 晚唐诗歌.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