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试题.ppt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harmacology 第 40 章 大 环 内 酯 类(macrolides) 林 可 霉 素 类(lincomycin) 多肽类抗生素(polypeptide antibiotics)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复习思考题 1.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 共同特点有哪些? 2.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有哪些? * *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由一个多元碳的大环内酯及一个或多个 脱氧糖组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 1、14元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等。 2、15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常用药: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肽链延长 移位酶 大环内酯类 (-) 一、抗菌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二、耐药机制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生灭活酶 (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等) 2、靶位结构改变(结合部位甲基化) 3、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 三、药代动力学 1、吸收 红霉素不耐酸,易被破坏,口服吸收少。 2、分布 大环内酯类能广泛分布于除脑脊液以外 的 各种体液和组织。 3、代谢 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4、排泄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分布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 红霉素(erythromycin) 药动学特点: 口服可吸收,但不耐酸,生物利用度低可制成肠溶片,可静滴(乳糖酸红霉素)。 [抗菌作用] 1. 抗G+菌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 抗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 鲍特菌、布氏杆菌及军团菌高度敏感。 3. 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有效。 【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应用】抗G+菌的疗效不如青霉素,主要用于: 1.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者。 2.首选治疗: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 所致婴儿肺炎、弯曲杆菌败血症、军团菌病。 3. 可替代青霉素治疗炭疽、气性坏疽、梅毒、放线菌病 4. 大叶性肺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猩红 热、丹毒、中耳炎、鼻窦炎。 克拉霉素 特点: ⑴ 口服吸收较红霉素好,血药浓度高 ; ⑵ 抗G+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最强; ⑶ 抗沙眼衣原体、流感杆菌、厌氧菌强于红霉素; ⑷ 主要用于呼吸、生殖泌尿道、软组织感染。 阿齐霉素 ⑴ 抗菌相似红霉素,抗G+菌(金葡菌、肺炎 球菌、链球菌)相当 、或略低于红霉素。对G- 菌强于红霉素。 (2)抗肺炎支原体最强(同类药)。 (3)主要治疗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链霉菌变种液中提得。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品,抗菌强,毒性低,常用。 1、抗G+菌强(肺炎球菌、链球菌、金葡菌),对G- 菌效差。 2、对多数厌氧菌有效 。 [特点]:二药抗菌谱、机制相同 : 3.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作用于核糖体50s亚基上。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 5. 厌氧菌感染: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等引 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6. 治疗G+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 心内膜炎等。 7.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一般反应轻微,表现为胃纳差, 恶心、呕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