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王安石变法》9(人民版选修1)高二谷概论.ppt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9(人民版选修1)高二谷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结局 1、评价: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2、最终结局:失败 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 保守派 的反对 皇室成员 的反对 神宗坚 持新法 宋神宗之后,司马光任宰相时废除新法。再之后,又出现借新法聚敛之事,变法已发生变质,实已失败。 司马光 失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要原因)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直接原因 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根本原因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难点解读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  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 底,要注意用人。 规律解读 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内在联系: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问题,并激化了社会矛盾。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 北宋初期:主要针对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改革的目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中期:主要针对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以及复杂的社会危机。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改革。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相同点: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目的: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目的 性质 特点 结果 不同 中心内容 改革程度 历史地位 内在联系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整顿吏治 富国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不同点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 商:成功 王:失败 扩展理解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专题四 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 请根据下列提示指出“他”是谁? 王安石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变法的必要性 变法的可能性 变法的目的 变法结局 失败原因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三冗”的形成 北宋初宋太祖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采取了 “ 收 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 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改变 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但北宋中期 后,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 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所谓 “三冗”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目的 ②措施 ③集权利弊 兵:______ 权:______ 钱:______ 特点:统兵权与调兵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