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学蕴藉
浅析文学中的话语蕴藉
摘要: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了可能性。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一下话语蕴藉在文学中体现,从而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到话语蕴藉的含义。
关键字:话语蕴藉;文学活动;文本;含蓄;含混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蕴藉,特指汉语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的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
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活动是由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话语蕴藉贯穿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学活动中的话语蕴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归隐之初,陶渊明作为“说话人”,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最终的心灵归宿。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出仕有着一种强烈的憧憬,但当时东晋王朝门阀制度森严,统治腐朽黑暗,造成了诗人心里期待与现实的疏远与背离,诗人不愿屈于现实的黑暗,于是选择从社会中抽身而出,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如今,我们作为“受话人”,在阅读诗人的作品时,诗人身上那股淡泊之气通过作品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者。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片灿然的菊花丛中,一位古铜色皮肤的沧桑老人手采几朵菊花,悠悠然的望着远处的南山,眼神中透露着睿智的光辉。落日余晖中,一群群鸟儿朝着夕阳的方向飞去,飞向自己的家,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和谐,给人的内心带来一种极其安定的感觉。
现代人在提起陶渊明时,总是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去评价他:淡泊、悠然、静穆、自得。而且有许多人被陶渊明的这种品质深深感染,以此指引自己的生活,这正是作品中的思想在读者身上深深沉淀的体现,诗人与读者通过作品实现了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沟通。文学作品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影响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便是文学活动中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中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即有待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中有两种较为典范的修辞形态---含蓄和含混,体现出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
、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
宋代程颢曾作一首名为《秋月》的诗:“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首诗写的是秋夜中月光,诗中虽未出现一个月字,但是月光的清澈却通过诗中景物的映衬含蓄传达到人们眼中。清澈的小溪绕着碧绿的青山,在明净的夜空里,缓缓流淌,波动着皎洁的月光,涌动着融融的秋色。这月光下的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月光陶醉了。诗人在这弥漫着明净、皎洁的月光的秋夜中,欣赏着水之清、山之碧,怡然自得。诗中与月有关的字未置一词,字里行间却处处显现着月光的灵动。无中生有,妙不可言。这正是话语蕴藉的体现,使诗歌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使诗歌呈现出无限的意境。
又如舒婷的《致橡树》。这是舒婷1977年作的一首爱情诗,传统的爱情观,总是要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干扰和制约。因此,爱的结合,往往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变成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从而失去爱的本质。诗人在这首诗里,所摒弃的便是这种陈腐的观念。“我如果爱你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不够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相触在云里。
虽然只有四句,这首诗却表现出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正如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评论道:“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读者阅读文本时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确定意义,这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便是话语蕴藉。
含蓄突出的表达是“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实质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到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文学中的话语蕴藉便是文学活动中作品所带有的含义,通过阅读,在读者身上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