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

中药药性研究讨论陈沁3120102850http://WWW.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陈沁浙江大学 求是学院 蓝田学园 医药1202班 学号3120102850〔摘要] 中药作为国粹,其内涵博大精深。中国早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是近年来,中药被有意无意地戴上了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的光环,很多人出于对国粹的热爱,不愿意提及中药的毒性,厂家广告的大肆鼓吹又从而推波助澜,使得中药的毒副作用一直暧昧难明。从2003年初的龙胆泻肝丸,到年末的排毒养颜胶囊,再到新华社记者对于中药毒性排列前三的系列报道,中药的有效性受到了强烈置疑。然而,中药理论中有“以偏纠偏”之说。毒指药物的偏性,所以中药的毒性也就是其药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中药的“毒性”呢?想要真正地挖掘出中药的医疗价值,势必得先解决中药的毒性问题,而中药的毒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中药本身是否含有毒性,还包括各种中药的用量以及药方组成等。认识中药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行。 〔关键词] 药物 毒的概念 毒性原因 毒性成分 中药复方的毒性 解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毒在本草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毒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古今有关“毒”的含义相差很远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西汉以前: 一指药物的总称。 二指药物治病的偏性(特性) 东汉时代: 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 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 当今所说“毒性”是指一些药物对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损害性、毒害性),用得不当,可导致中毒。 《周礼》谓:“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的毒药为中药的总称。 明代张景岳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 中药理论中有“以偏纠偏”之说。毒指的就是药物的偏性,而人生病,中医认为是感染邪气所致。中药就是以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药的毒性也就是其药性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药的“毒性”呢?一.中药的毒性成因第一:药物本身是否含有毒性成分:古今中药毒的概念有不小的差异。古代药、毒不分,混称为毒药,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同时,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即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说。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现代医药学家运用化学手段,从许多中药里提取分离出有毒成分,从而科学地揭示了药物“毒”为本质,为确定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不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害,如:当归、芦根、蜂蜜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即为有毒之品,如:巴豆、砒霜、斑蝥。(巴豆中含巴豆毒素,砒霜含砷元素,斑蝥中的斑蝥素等等)。当然,药物的毒性与用量是否适当也有不小的关系。有些中药含的毒性成分虽然具有毒性,但也是有效治疗的成分,允许剂量内可治愈疾病,但用量超量即可导致中毒。如:马前子中的士的宁,用于治疗风湿,但用量超量即可导致患者中毒。又如:关木通,古本草对其并无有毒的记载,成人常用量为3~10g,但现代研究证明,若一次用量60g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再如:苦杏仁,1g生苦杏仁约可产生2.5g氢氰酸,而氢氰酸为剧毒汤质,微量应用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显示止咳,平喘的治疗作用,而超过用量即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死亡,致死量为0.05g,依此可推算出,成人对苦杏仁的最大耐受量(一次量)是20g(约50~60个),可见苦杏仁安全用量在10~20g之间即为“无毒”;而超过即为“有毒”。总之,药物用量不能超过人体对其的最大承受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第二:中药与复方的毒性关系:方与药的毒性相关。中药是构成方剂的基本单位,所谓“方以药成”。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本身有毒时,其所组成的方剂也可能有毒。此时,药与方的毒性一致,通常表现为有毒药物的毒性强度及药味多少与全方毒性密切相关。方与药的毒性相离。方虽由药所构成,但不等于药,所谓“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有毒,并不能决定其组成的方剂也有毒。方与药的毒性相离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味药物的毒性通过配伍、用量或制剂的选择,毒性受到限制,全方表现出无毒或低毒;相反,如配伍或制剂失当,有可能导致全方的毒性增强或出现与单味中药毒性无关的其他毒性。二是无毒的中药经不合理的配伍,也可能使全方出现毒性或者明显的副作用。某些中药植物本身不显示有毒,如:人参,其中所含人参皂苷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苷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有些中药富含有毒性成分,但因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