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六讲)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经济学(第六讲)解析

规模报酬 y = f(x) x’ x Input Level Output Level f(x’) 2x’ f(2x’) 2f(x’) Increasing returns-to-scale 规模报酬 y = f(x) x Input Level Output Level Decreasing returns-to-scale Increasing returns-to-scale * 参考资料 余劲松,《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章,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17 23 27 39 40 37 40 40 7 9 7 14 59 60 44 54 42 52 57 55 55 55 *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生产要素变化) 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 劳动投入量可变 则表达式: 上式表示在资本投入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 总产出 平均产出 边际产出 数量 数量 厂商短期的生产 0 10 0 --- ---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4 8 10 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 (L) (K) (Q) (△Q/ △L) (Q/L) * 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投入增加带来的产出增量(即边际产出)会减少。 例子:制鞋的故事 (1)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尤其是当劳动人数的增加时,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2)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人均资本占有量会下降,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 总产出 0B线斜率为B点的平均产出: 过A点切线斜率为边际产出 ; OC线斜率为C点 MP和 AP; 单位时间劳动投入 单位时 间产出 60 112 0 2 3 4 5 6 7 8 9 10 1 A B C D 总产出图形 (Total Product in Graph) 平均产出 平均和边际产出 8 10 20 产出 0 2 3 4 5 6 7 9 10 1 劳动投入 30 E 边际产出 E点左边: MP AP; AP上升; E点右边: MP AP;AP下降; E点: MP = AP;AP位于最高点。 问题: 为什么边际产量过平均产量的最高点? * TP L O AP MP L O L1 L2 L3 L1 L2 L3 MP TP AP TP 与 MP 斜率 边际 拐点 顶点 顶点 零点 TP 与 AP 射线 平均 MP与AP MPAP AP递增 MP=AP AP最大 MPAP AP递减 三种产量的关系 C 如何理解MP、AP之间关系? * 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 可变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特征) 阶段I: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0。 阶段II: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0。 阶段III: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0。 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增加可变要素投入以增加生产是有利可图的。(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 AP MP L O L2 L3 AP MP I II III 平均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为正 平均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为负 理性厂商选择第II阶段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Thomas Robert 1766-1834 马尔萨斯和食物危机预言 食物危机预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Malthus ( 1766-1834) 曾经预言人类将出现大范围饥荒。他提出的理由是: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边际产出递减规律限制农业和食物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绝对食物匮乏和危机” 世界人均食物消费指数 1948-1952 100 1970 123 1990 137 1998 140 年份 指数 为什么Malthus的预言没有实现? 如何理解它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关系? “其它条件不变”假定 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建立在“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不变”的假设基础上。 Malthus 当时没有预见到过去一个多世纪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前景。 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单位时间 劳动投入 单位时 间产出 50 100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