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
高2015级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班级 姓名
一、基础题
1、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2、
A.清澈 覆辙 撤除 风驰电掣 天寒地坼 B.饯别 践约 兽槛 剑拔弩张 前车之鉴
C.病殁 膜拜 抹杀 漠不关心 秣马厉兵 D.缜密 箴言 甄别 渐臻佳境 忠贞不渝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腐儒 嚅嗫 濡染 蠕动妇孺 B.婵娟 禅让 蝉联 郸城单于
C.睁眼 铮铮 诤友 峥嵘狰狞 D.噪音 燥热 腥臊 躁动害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把诚信看作是一种积极美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坚守,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自觉体现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
B.2012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C.公益慈善界人士,往往会对一篇报道满意或不满意,作为判断媒体对公益慈善事业影响的依据,对媒体的认识也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D.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之所以被称作“智慧之眼”,是因为它不仅能“看”,还能够分析判断、自动识别异常并报警。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与元九书》)。
B、李白与杜甫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C、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
D、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 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 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白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D.④③②①⑤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
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
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