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典文献学概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古典文献学概说.

古典文献学基本概念 一 导入 国学:其称起于近代,西学东渐,为了区别西方学术,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 二 几个概念 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是指篇名或书名。篇名也称细名、小名或小题;书名也称总名、大名或大题。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也称序录或书录。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 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所说: “《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西汉刘向校书时“条其篇目”、“录而奏之”和“别集众录,谓之《别录》”。这是指从编次一书目录到群书目录的全过程。它所谓的录就是包括目在内的简称。而在《汉书·叙传》中所说“爱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一语中的“目录”则是专指群书目录而言。 目录学: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 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校雠: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汉刘向《<管子>序》:“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校勘: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 欧阳修《书<春秋繁露>后》:“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余篇,然多错乱重复。” 版本:1.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 缪荃孙《<书林清话>序》:“荃孙于版本之学,亦有同嗜。” 2.印本。与写本相对。 叶德辉《书林馀话》卷上:“而沈存中又谓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自后典籍皆为版本。” 第一节目录学 这里所指的“目录”,专指记录图书(包括文字资料与非文字资料)的目录。目录的起源很早,清代卢文弨在《 钟山札记》 (卷四)说:“《易》之《序卦传》非即六十四卦之目录钦?”《序卦传》主要旨在说明六十四卦的次序,在形式上,可以说是六十四卦的目录。 符合后世所称目录的著作,则始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所谓《兵录》,就是兵书的目录。 《 汉书· 艺文志· 序》 说:“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散卒父业。”这是说明汉代刘向、刘散父子校雠图书的情形。梁阮孝绪《七录·序》说:“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 别录》 ,即今之《别录》是也。子歆撮其旨要,著为《七略》。”这是说明刘氏父子分别撰著(别录》和《七略》。《别录》和《七略》可以说是早期目录的重要著作。这两部书,现在虽只有辑本,但大致可以看出它的内容。《 别录》 是后代解题目录的始祖,《 七略》 则是后代目录分类编目的滥觞。 《别录》、《七略》之后,目录方面的著作日增,但是它们的体制、分类、性质等,每有不同:从体制方面看,有的有叙录,有的只有篇目而无叙录;从分类方面看,有四分法的,有七分法的,也有十二分法的;从性质方面来看,有目录家的目录,有藏书家的目录,有鉴赏家的目录。研究这些目录的体制、分类、性质等,据以作为辨章学术、考镜学术源流的工具,这种学问,就叫做目录学。研治国学,何以要修读目录学呢? 熟悉目录,可以明治学的途径 每当我们从事撰写一篇论文时,立刻会想到下列的问题: ― 撰写论文前,应该先阅读哪些书? ― 前人有没有撰写过类似的题目? ― 前人所撰与论文有关的著作,现今有没有传本?如果有,这些著作存放在哪里? ― 前人的著作,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则尚待解决? ― 前人的著作,得失如何?评价如何?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端赖目录明示途径。清张之洞在《輏轩语·语学·论读书宜有门径》 说: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 … 至于经注,孰为师授之古学?孰为无本之俗学? … … 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所著录的书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