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8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艺心理学8分析

一、韦伯:“工具理性”与审美救赎 二、本雅明:“震惊体验”与审美救赎 三、马尔库塞:“新感性”与审美救赎 “新感性”的提出 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提出,源自感性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受到了全面的抑制: 一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理性对感性的抑制。 二是在理论上,感性也一直遭受到理性的压制而无法获得其独立和自由。 三是与现实的革命运动有关,这主要体现在传统革命主体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单薄和学生运动的失败。 何谓“新感性” 在《论新感性》中,马尔库塞说:“新感性,表现着生命本能对攻击性和罪恶的超升,它将在社会的范围内,孕育出充满生命的需求,以消除不公正和苦难;它将构织‘生活标准’向更高水平的进化。” 由此看来,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概念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从心理维度上看,新感性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二是从政治维度上看,新感性具有政治解放的功能。 所谓新感性,是相对于被理性压抑的旧感性而言的,是一种自由的和“活”的感性,它在否定和抑制技术理性对人性的压抑中,使人的感性获得解放,自由感重获回归。 “新感性”与审美救赎 “艺术即异在”。 所谓艺术的异在性,是指艺术外在于现实存在,与现实相异、疏离,不被社会现实所束缚,进而在批判现实中超越现实。 “艺术的异在使得艺术作品、艺术天地在根本上成为非现实的了。艺术创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一个‘显现’、幻想、想象的世界” “艺术无论仪式化与否,都包含着否定的合理性。在其先进的位置上,艺术是大拒绝,即对现存事物的抗议。” 。 卡夫卡的“变形记” 马尔库斯:“当艺术愿意作为一个非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既定的世界时,另一种新的现实才会产生。艺术正是在这种转化中,才能使自己保留下来,并且超越它的阶级性。艺术的这种超越,并不在于达到一个虚构的空幻的王国,而在于抵达一个具体可能性的天地”。 艺术的超越不是走向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世界,而是要一个真正异在于现实的具体的世界。 在艺术的超越中,也实现了艺术的革命功能,但这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审美(艺术)形式实现的。 在马尔库斯那里,形式并不是与内容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审美形式在马尔库斯那里,是艺术发挥革命作用的根本所在。 马尔库斯对审美形式的强调与他对想象与唤醒的关注是相连的。在马尔库斯看来,幻想与想象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或心理,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它反抗着人的理性的发号施令,让感性和理性达到和谐,进而产生一种革命的政治行动。 文艺心理学 第八讲 政治的审美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Redemption,救赎,圣经中把耶稣为解救世人、洗脱世人的罪(sin)而献身叫做redemption。 影片中,救赎并不是简单指Andy从Shawshank成功逃脱,获得自由。更多强调的是他帮助Red以及其他狱友明白了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可贵,在黑暗中不要丧失了精神和信仰。 按《圣经》的说法,人类始祖使其罪过传至后代,致使整个人类都具有原罪,这种原罪和后天犯罪导致人间充满罪恶,而人类自己解救不了自已。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大发慈悲,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临世间,拯救人类。耶稣基督为了赎世人的罪,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世人的罪。人们为了赎罪得救,就要信仰祈求耶稣。这就是宗教中的“救赎”之道。 “救赎”后来开始具有世俗含义。 本雅明提出了语言救赎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为事物命名,虽然完善但却失去其纯粹性,为人类自己的语言所异化,我们要还原到纯粹语言才能够得到救赎。 而马克斯·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诸思想家,面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理性至上为原则的启蒙现代性所造成的畸形的社会和人性的异化等危机问题,则提出了在日益理性化及工具化的社会通过审美(艺术)来拯救社会、拯救人生的审美救赎思想。 一、韦伯:“工具理性”与审美救赎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韦伯将“合理性” (rationality)分为两种,即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 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从纯正的动机和正确的手段出发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两种“做人”:只要结果,宁可不择手段;只问耕耘,而不问收获。 哈佛公开课《公正》:“为救人而杀人” 《电锯惊魂》:“为扬善而行恶”。 韦伯:理性的“牢笼” 马克思:“异化”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理性”到“工具理性” 马尔库塞:“技术意识形态” 文艺自主与审美救赎 韦伯:在生活的理智化和合理化的发展条件下……艺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