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文-社会学一代宗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本文-社会学一代宗师

社会学一代宗师孙本文著作等身中国社会学社术业有专攻孙本文年表:1906年入小学,(震泽镇上的洋学堂,明体学堂,读了一年,翌年,转入吴江县城的江震小学继续学习)1909年入江苏师范学校1915年入北京大学1918年任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1921年考取江苏省公费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1929年2月改任中央大学教授,直至1949年解放后继续任教至退休。孙本文,字时哲,江苏吴江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1892年出生,1979年去世。他是我国社会学界最有影响,又著书最多的社会学家和中国社会学社的核心人物。他享誉海内外,至今,国内外的学者还在不断地在研究探讨他对社会学、人口学等方面的贡献。社会学曾经被称为“伪科学”,被取消了30年,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方得以平反、重建。孙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以及出国留学前后,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陈独秀、胡适、冯友兰、潘菽、吴有训、国学大师柳诒征、艺术大师林凤眠在交往中的一些旧事、甚至一些逸闻趣事。自传:我是教育工作者出身,先父曾经任小学校长,家庭生活困难。因此,我在自己做事之前,一直是个穷学生。我因家庭关系,自幼即有志于教育事业,所以进了师范学校,后来进北京大学研究中国哲学还着重在教育方面。在出国留学以前,我的志愿与兴趣始终在教育方面,做过小学教员一学期,中学教员两年半。到国外留学后,我始专攻社会学,虽则我在北大时已经读过社会学,但到这时才得以全力去研究。这样,我在注重教育以外,又重视社会学的研究。从此,我是以社会学位专攻的学问,而以教育为我终身的职业。所以,留学回国后,即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大学教授。在这期间,我除担任教授外,曾兼任过学校的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校务维持委员会常委,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等职。编著了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类书凡24册。孙本文先生评传(P5)从小就有报国志1、出身于富裕地区的清贫世家孙本文先生,出生于清末光绪十七年的十二月二十四,属兔。这一年的主体,相当于旧历1891年,但是阴历的年尾却跨进阳历的第二年。于是生日就折算成为1892年1月13日。他的原籍是太湖南岸的江苏省苏州府吴江县震泽镇吴溇(今名七都)。那里生产稻米、鱼虾和桑蚕,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国最富裕的农村之一。然而先生却出生在那里的一个贫困的书香世家。孙家至今还保存这修纂与清朝嘉庆年间的《孙氏家谱》,上面记录着孙氏祖先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有“十三代秀才”的美誉。然而,秀才只是科举制度的最低学位或学衔,还不够做官的资格。孙先生的祖父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秀才——生员,只能在本乡教教私塾。先生的父亲孙祖禄是贡生,即生员中经考选可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比一般秀才稍胜一筹,也是私塾教师;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曾任本乡小学校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其收入之微薄,生活之贫寒拮据可想而知。先生的父亲在科举时代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之感,因而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经常鼓励他们努力于学问,力求上进。他兄弟三人入学的学费都是家中节衣缩食,尽力拼凑出来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先生深知他们读书之来之不易,很珍惜,发愤努力学习。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元年),孙先生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南第一名校——苏州“江苏两级师范学堂”(该校民国后改名为“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师范教育凡六年。孙先生兄弟三人。他居中,兄孙本礼(梓敬),弟孙本忠。孙本忠和先生一样,后来在学业上也很有成就,两人的名字都上了《辞海》的条目。他们的大哥孙梓敬于1911年父亲去世后,已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大梁,为了支持供养两个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做出了牺牲。因而两个弟弟后来的辉煌成就,他功不可没。至于孙先生为什么选择上师范学校?原因有三:一是家庭困难,读师范可免学费、食宿费;二是先生的上辈都是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份贫寒而稳定、体面的职业,在乡里得到尊重,因而先生从小就向往这将来当一名有学问的好老师;三是清朝末年,西洋东洋争相宰割中国,而本国封建统治者极端腐败,只知欺压勒索,每天目睹着劳苦大众的凄苦流离,先生愈来愈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决心,他愿从事教育工作,促进大众早日觉醒起来。先生上苏州第一师范读书的头三年,正式孙中山率领群众、不折不挠地武装起义、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年代。他非常仰慕这位革命先行者。他感到荣幸的是孙中山的主名是孙文,而他的名字就是这两个字中间加上“本”字。他甚至可以模仿着孙中山签名中的“孙文”两个字,并将它融入自己的签名。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了现代科学新知识和新思想,使先生的认识有很大的飞跃,增强了报国为民之志。2、冲破陈规陋习的新式“文明结婚”孙先生于1913年,即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二年,与近邻——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陆家湾的名门女吴钜儒女士喜结连理。他们面临生活中对自己理念的第一次挑战:在当时很落后的农村,仍然弥漫着浓重的守旧气息,而他和未

文档评论(0)

wu12y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