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羧酸杂氮钌(Ⅱ)配合物的研究.
多羧酸杂氮钌(Ⅱ)配合物的研究
摘要:氮杂环及其衍生物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和多种类型的电荷跃迁,展现出丰富的光物理性能,正日益成为当前功能分子材料中备受瞩目且发展最快的研究课题之一。过渡金属配合物光物理性能与中心金属原子及有机配体有密切关系,金属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的改变、配体共轭体系的大小、配体上取代基的种类及取代基所在位置等都能影响金属配合光物理性能。
关键词:钌配合物,吡唑吡啶,多羧酸杂氮配体
ABSTRACT : Th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including azohetrocyclic ligand and its derivativ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opics owing to their rich structural topologies and intriguing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manifold emissive origin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e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central metals, the organic ligands, can be improved by the central metal, the size of π-conjugated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substituents of the ligands and its position.
Key words: Ruthenium Complex, 3-(2-pyridyl) pyrazole, multi-aza-carboxylic acid ligand
1.1 引言
近年来,围绕具有一定器件功能的体系、光合作用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1],其中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使有机电致发光的效率得到巨大的突破[2],说明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的研究在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自从发现Ru(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光解水的功能来[3],其衍生配合物一直被人们广泛研究。钌(Ⅱ)联吡啶配合物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系列,它同时具有化学稳定性、氧化还原性、激发态反应性、荧光发射和激发态寿命都比较长这一系列的优良的化学性质,其中[Ru(bpy)2]2+及其有光的配合物,因为具有激发态的的氧化还原性质,被当做太阳能转换装置的电位化合物。钌联吡啶的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经刺激了纯粹与应用化学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钌(Ⅱ)多联吡啶类配合物在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光致电化学等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应用于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分子的标定上。
1.2 金属配合物发光的基本概念
分子由于吸收了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而达到激发态,而分子的激发态是一个不稳定的中间态,受激物必将通过各种途径耗散多余的能量(光等)以达到某一个稳定状态,一般都经过下述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图1-1):辐射跃迁、无辐射跃迁、能量传递、电子转移和化学反应等[4-5]
基态(S0):所谓“基态”是指分子在光物理、光化学中能量最低状态。此时分子处于最稳定。
激发态(S1,S2,T1,T2LUMO轨道或能级更高的分子轨道,从而达到激发态。如果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的自旋多重度(2S+1)=1(singlet state),依据它们能量的高低,分别用Sl、SS0表示。如果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的自旋多重度(2S+1)=3triplet state),分别用Tl、T2等来表示不同能量的三重激发态。在我们所关心的光物理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是S0、SlT1这三个态。
跃迁:分子在势能面间的“跳跃”过程称为跃迁,相应于电子从一个轨道跳跃到另一个轨道。跃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辐射跃迁”即跃迁过程伴随着光子的放出,包括荧光(Fl)和磷光(Phos)过程;另一类为“非辐射跃迁”即跃迁过程没有光子参与,能量以热或者其它形式耗散,包括内转换(IC)、系间窜越(ISC)等。
振动弛豫(VR):根据Franck-Condon原理,指分子被激发后,到达了电子激发态(S1) 一个振动激发态上,紧接着分子以热的方式耗散其部分能量,从较高的振动激发态弛豫到S1的最低振动态的过程(vibrationalrelaxation)。如果按照严格的选择定则,荧光辐射跃迁的始态必须是S1的最低振动态。
内转换(IC):指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耗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媒体教学系统..doc
- 多媒体期末考试试题..doc
- 多媒体教室及班班通..docx
- 多媒体知识整理1..doc
- 多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与集成..doc
- 多媒体教室投标书校园录播室投标书..doc
- 多媒体视听教室音响灯光设计方案说明pdf.doc
- 多媒体试卷一..docx
-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高一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1..doc
- 多媒体通讯中防火墙和NAT问题的解决..doc
- DB12T 1405—2024 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技术规范.pdf
- DB12T 1293—2023 耐高温高湿花椰菜育种材料鉴定技术规程.pdf
- DB12T 1300—2023 旅游气象适宜度评价规范.pdf
- DB12T 3043—2024 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低碳出行.pdf
- DB12T 1257—2023 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pdf
- DB12T 1239—2023 公共机构节水管理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 DB12T 1276—2023 电子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价规范.pdf
- DB12T 1268—2023 蔬菜产地土壤有效态镉测定梯度扩散薄膜(DGT)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
- DB12T 1272—2023 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pdf
- DB12T 964—2023 企业活跃指数测评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