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 1、对《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问归期,丈夫答“未有期”,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感情的真挚。 B.夫妻彼此相隔一方的一问一答以及“巴山夜雨”,也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C.“何当”一词,由想像转入现实,把诗意推向高潮,描绘了一幅与妻子剪烛夜谈的温馨画面。 D.盼望“共剪西窗烛”,写出了游人思归之切;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孤寂与痛苦。 2、对《怀上与友人别》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柳依依的春天,在扬子江边的渡口,朋友之间却要分手,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B.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起一支凄清怨慕曲,笛声远扬,载着千钧愁情,报告着别离的时刻到来,两位朋友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C.一、二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三、四句即景生情。 D.这首握别诗,写出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分别时那种“天涯若比邻”之情。 3、对《怀上与友人别》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B.诗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风笛”“离亭”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 D.诗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所以略显不足。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自己上任的地方,写得十分壮阔,十分工整。 B.颔联写离情别意,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 C.颈联书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只要是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亲密无间。 D.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调,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应和白诗之尾,表现了诗人与白居易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借用典故,写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C.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白居易,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D.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 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6、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C.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全诗情调伤感低沉。 D.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7、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高高的飞来峰顶上建有一个很高很高的塔,可见登临之处的高耸。 B.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诗人的踌躇满志。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站的不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诗句。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为前者升华。 8、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之高峻: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至在齐、鲁两国都可以望见泰山。 B.近望泰山,似乎上苍将世间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凝聚起来而赋予泰山了,向阳面与背阴面,由于山势高耸出奇,而被分割得一清二楚。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C.近看,山中层云缭绕,心胸为之激荡,一直看到黄昏时刻,“归鸟”投林还巢,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但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D.最后,诗人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充分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