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docVIP

高三地理第一轮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一).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高考考纲 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壳的物质循环; 3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塑造地堡形态的力量 3.山地与河流地貌的形成、发育。 二、重难点 区分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认识山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过程; 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三、本章知识框架 四、考点知识梳理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2. 内力作用(对比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维苏威火山、大西洋等的形成,理解) 1. 能量来源于 ,主要作用于岩石圈; 2. 主要表现形式: 3. 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类: 运动和 运动;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大陆与大洋、山脉、盆地等基本地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得地表趋于高低不平。 例题1:下列几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 上海崇明岛的形成 E 大西洋的形成 F 黄土高原的形成 3. 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 和 ,主要依靠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来实现。 2.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 、搬运和 等四种方式; 3.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植物根系撑裂岩石,岩石孔隙水的冻融作用使岩石破裂,岩石受烈日暴晒崩裂等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撒哈拉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注:要区分好风力侵蚀与风化作用,还需要了解和区分海浪侵蚀与堆积与地貌的关系。) 总结: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例题2:(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搬运作用 D 风化作用 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2.岩石的分类: 、 、 分析其成因;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写出各箭头所表示的环节) A B C D E F G H 例题3: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同属( )过程 A 变质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岩浆活动 D 重熔再生 2.地质作用下,古生物易进入岩石并成为其中的化石,该类岩石为(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大理岩 (2)山岳的形成——地壳运动与

文档评论(0)

kui9215282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