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复习资料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解析

第一章??? 水 【概念与规律】 一、地球上的水 ??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 (1)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态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按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咸水(salt water)和淡水(fresh water)。 (3)按其存在的空间:可以分为海水(sea water)、大气水和陆地水(land water)。 (4)按其对生命的作用:可以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的96.5%,陆地水约占3.5%,其中1%是咸水,2.5%是淡水。 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十万分之七。 4、大气水数量不多,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但能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5、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40% 6、人体中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一般情况,人每天至少应饮水2—2.5L。 二、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1、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水的密度(density)。水具有一定的密度,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克每立方厘米”。国际单位中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2、水的三态变化及能量变化 熔化(melting):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固态→液态???? 熔化时吸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凝固(condensation):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液态→固态???? 凝固时放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点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汽化(vaporization):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evaporation):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沸腾(boiling):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boiling point):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液化(liquefaction):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升华(sublimation):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冬天结冰衣服变干;樟脑丸消失;碘升华等)???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3、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能够进行水分交换叫水循环(cycle of water)。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所以水属于可再生资源。 三、水是常用的溶剂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天然水因溶解了许多物质而属于复杂的混合物(mixture)。 2、溶液(solution)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solvent),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solute)。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3、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再加入的溶质不会再溶解,而会产生沉淀。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solubility)。不同温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相同。溶解度表示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温度对固体、气体溶质溶解程度的影响:  (1)固体溶解程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2)气体溶解程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