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阅读素材好的作文素材
好脾气为何被关在家里 李斌
因为缺少对“公共”的认可和敬畏,所以从私德到公德缺少了“进化的一环”
哲人有言,“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也有一些人,身处数万米高空,“站位”挺高,追求和涵养却没有提升,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大动肝火。上周两名中国游客在泰国航班上因换座问题肆意撒泼、侮辱空姐;本周一架由重庆飞往香港的航班上,前排乘客嫌后排小孩太吵,后排乘客责怪受了前排座椅影响,又是一场大打出手。
人非圣贤,肯定有七情六欲,但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与“丛林社会”何异?飞机上打架有碍公共安全就不必说了,因为它本身就构成了违法行为——无论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还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均严令禁止在航空器内做出抢占座位、打架、酗酒、寻衅滋事等危及飞行安全和扰乱航空器内秩序的行为。上演“全武行”,必定难逃法律惩处。
从争抢座位和行李架,到在飞机上吸烟、打手机,再到打架斗殴,尽管这些损害文明的丑陋之举只是少数人所为,蒙羞的却是全体国人。在飞机上飞扬跋扈,同随意插队、乱闯红灯、网络空间的肆意谩骂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无视公共秩序、无视他人利益、“任性”行使个体权利。公共文明中“任我行”的通病,值得每个人审视和反思。
“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谦卑和礼貌的道理谁都懂。其实,那些破坏公共文明的人,他们的A面可能是好爸爸好妈妈、好领导好员工,只不过当他们从家庭和单位走入公共空间,冷漠暴躁、素质低下的B面才显露出来。好脾气为什么被关在了家门里?我们并不缺少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熏陶,也不缺少公共场合的“注意事项”、外出旅游的“文明公约”、网络空间的“言语法则”,所缺少的,是我们思想和灵魂深处对“公共”的认可和敬畏,所以从私德到公德,容易缺少“进化的一环”。季羡林老先生曾在公共汽车上目睹因为拥挤造成的打架事件,不由得感慨“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自爱,指的其实就是在公共空间行使权利时的自重。
希冀每个人都厉行无私、完全利他并不现实,“公共”的关键是守住尊重他人、敬畏规则的底线。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这样的熟面孔,更涵盖每天擦肩而过的芸芸众生。在今天这样一个出行便捷、信息便利、交往频繁的时代,陌生人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如果人人都浑身带刺,不仅会彼此刺伤,整个社会也会充满戾气。每个人是互相冷漠以对的孤岛,还是彼此守望相助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社会的粘度,更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国民文明素质的现代化。物质渐次丰裕,权利日益萌醒,值得欣慰,对“公共”的建构也需驶上快车道,不受约束的权利欲求当止则止。提升公共意识,涵养公共文明,要靠公民自觉,更有赖社会扶助和国家引导。回看这一年来,规定游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旅游法已经开始施行,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被写入《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地铁车厢内饮食也被许多城市立法禁止。越来越多的公德获得法律的撑腰,定能不断激发更多人的文明耻感,疗治文明素养上的创伤。
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曾疾呼“公德告急”。在他看来,“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于社会而言,私德可以引领但不能强求,而调处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公德,必须遵循,不容例外。每个人都不做公德的旁观者,我们才可以从容迈过公共文明的门槛。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9日 05 版)
人心荒芜是防艾大敌 王石川
近日,在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坤坤驱离出村。村主任在村民小组会上说:“通过召开群众会,大家一致要求有关部门对坤坤进行隔离防治,(让他)离开这个村庄,保障全村群众及儿童的健康。”
联名信绝非温柔的劝离,而是强硬的最后通牒,尽管披着集体决定的马甲,仍属于“多数人的暴力”。在这之前,坤坤已成了一座孤岛,母亲不知所踪、父亲也已失联,上不了学、结交不了小伙伴,人人避而远之,甚至祖父也在联名信上按了手印,只因孙子“在娘肚里就感染了艾滋病”。
给坤坤什么样的现在,他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正如一首歌唱道:“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小坤坤有权利上学读书,有权利健康成长,更有权利在村子里自由生活。身体里的病毒夺去健康,但并不该夺去他的合法权利。
其实,与其说写联名信是良知退场,不如说常识缺席。有村民说:“坤坤这个病,万一传染了怎么办?”殊不知,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交、血液和母婴。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哪怕共餐,也不会传染。除了常识,匮乏的还有法治意识,坤坤是适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