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采区工作面布置..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13采区工作面布置.

3002采区3013工作面布置及回采作业规程 概 况 第一节 编制本作业规程依据 本作业规程的编制主要依据,是根据本矿3002采区3013工作面开采设计及牛头山煤矿井田地质报告和本矿实测井下工程平面图纸资料进行编制的。 第二节 工作面位置和范围 1、该工作面井下位置与开采范围 3013工作面位于(3002采区北翼)-300m水平南主井北翼四石门岩上告,四石门向南20m处有一倾向断层,受该地层与井田构造的综合影响,采区范围内火成岩岩墙侵入煤体较多,部分构造台阶、火成岩墙高于煤层平均厚度的1.5m,同时将煤层平均倾角10o推变为0o~20o之间,不利于采区大块工作面的布置和回采的推进。煤系成煤三层,老顶长兴灰岩以下平均厚度10m左右,现可采煤在靠近底板的第三层,故三煤上方直接顶9m以上,煤与夹矸共生,节理发育松散,顶板管理要求高。3013工作面以-300m水平四石门为中心,工作面东以揭示煤巷道(溜子巷)-286.4m水平煤层底板等高线即F16断层为界,北面以闭口薄煤(厚0.4m)为界,南部以四石门探煤上告为界,西以-280m水平回采区为界,煤层走向为北东15o-20o左右,倾向为105o-110o左右。工作面南北走向长105m,倾斜长65米,斜面积6825㎡,最厚煤高为1.9m,最薄煤厚0.4m(一般煤厚在1.6m-1.8m之间)平均煤厚为1.5m,煤层倾角8-15o,平均10o,可采储量12356.66T。 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2、工作面与地面相对的位置关系 地表为高山,其标高在+26.11~37.6米之间,地表无大型建筑物,井下开采对地表无影响。 第三节 煤 层 本井田内含煤三层,就揭露情况看,上煤层至中煤层间距约7米,中煤至下煤4-8米,上煤层直接与长兴灰岩接触,上煤和中煤赋存极差,煤厚为0.1m-0.8m属不可采煤层,下煤是本工作面开采煤层,属薄煤层,煤呈藕节展布,似层状,煤的厚度变化较大,但其层位尚稳定,底板起伏变化大,煤层平均厚度1.5米。具体情况见表。 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平均1.5m 煤层结构 较简单 煤层倾角 平均10o 开采煤层 1 硬度 较软 煤种 烟煤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本采区煤层从地质资料和摸煤的情况看,该采区煤层赋存较稳定,厚度在0.4-1.8m,平均1.5m,区内煤层结构简单呈似层状展布,一般不含夹矸层,煤层为黑色,亮黑色粉煤,以亮煤为主,粉末状或磷片状,较松散。煤层矿物质杂质以粒状黄铁矿及粘土为主。 第四节 煤 层 顶 底 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 度 特征 老底 茅口灰岩 组硅质灰岩 平均45m 下部以条带状硅质层为主,中间夹有薄层、中厚层状灰岩,下中部为硅质岩与灰岩互层,并夹有灰岩透镜体。 直接底 茅口灰岩的砂质层或粉层岩和细砂岩互层 3-5m 灰黑色细砂岩与粉砂岩呈条带状互层,具水平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含云母片及黄铁矿晶粒,局部可见中粒砂岩。 伪顶 炭质泥岩 0.1-0.2m 鱼鳞片状,极破碎随踩随落。 直接顶 黑色粉砂岩夹黑色泥岩 9m 灰黑色粉砂岩,有时夹黑色泥岩,具滑面,呈贝壳状断面,下部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上部富含黄铁矿结核,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老顶 含燧石结核灰岩 23-29m 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致密坚硬,燧石结核呈透镜状,偶含炭质泥岩,含动物化石,层理不清,顶部富含动物化石碎片。 第五节 地 质 构 造 本井田为一近南北走向,直西向东倾之单翼构造,岩层平均倾角10o。根据工作面揭露情况看,底板起伏不平,底断顶不断的小裂隙较为发育,底板断裂落差一般为0.2-1.0米,并常带有火岩层侵入,一般都是以岩墙形式出现,尚未发现岩床形式,煤层顶板局部为灰质泥岩,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对煤层开采和顶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工作面东面遇F16断层,东以F16断层为界, 西部有火成岩贯穿工作面,给工作面的布置和回采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六节 水 文 地 质 地表出露大冶灰岩含水层,三叠系大冶灰岩中、上部,即T1d4层以上,厚度较大,本层喀斯特现象极为普遍,常以落水洞、溶沟闭合洼地等形式存在,成东西方向分布,是吸收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良好的通道,本层底部为T1d3岩层以上,常形成泉水流出地表。但大冶灰岩层T1d1团块灰岩及泥灰岩是良好的隔水层,地表水不易直接渗透到井下,对回采无威胁。 采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底板茅口灰岩溶洞裂隙较发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在回采过程中直接顶遭受破坏,容易造成顶板滴水甚至淋水现象,但含水量不大。 影响工作面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