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学术研来不得半点虚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晓军: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黄晓军教授带领团队做科研   亚太血液联盟主席、亚太细胞治疗学会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从来不乏让人瞩目的头衔,诸多文章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血液》等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这让他拥有了足够证明自己实力的学术成就,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这个身兼医、教、研数职的科学家更愿意谈科研、谈团队、谈学术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对学术精神的坚守,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和严谨以及整个团队的齐心协作,才能真正提高我国血液疾病的诊疗水平,让更多的人在改善人类健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办纯净的学术会   2014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的第35届国际血液学会议在北京举行,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血液病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演讲,3天半的会议,吸引了3000多人参会,每个分会场都爆满。国际血液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Emin Kansu教授在会后发邮件给会议主席黄晓军教授表示感谢,并赞赏地说:“会议非常成功,绝不输给国际上任何一个高水平的学术论坛。”   一个学术会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在黄晓军看来,主题要明确,邀请的专家水平要高,内容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会议编排要让与会者参与度高。最重要的是,要让会议真正体现学术价值,让参会者真正受益。   每次组织召开学术会议,黄晓军作为大会主席,只负责两个内容:学术思想和学术编排。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刘代红教授对此感受颇深。“常规的学术会议往往是请某领域的专家大腕作报告,30分钟甚至更长的发言结束后,专家完全没有时间与参会者交流,这种学术报告就很被动。但是,医师协会办会面对的大多是高年资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等,他们迫切需要捕捉该领域的最新进展。黄晓军首创了‘争鸣’ 板块或者称之为擂台赛,专家的报告被砍掉一部分,拿出更多的时间,请各领域专家就有争议的临床以及科研问题进行辩论,年轻医生们也能够参与探讨,这就调动了与会者参与的热情。不仅如此,把有争议的话题辩论清楚,也会给临床科研指明方向。”刘代红说。   “他用非常强势的理念让学术会议更加纯净。”刘代红告诉记者,黄晓军主办的会议,绝对没有卫星会,即便是一些公司作为会议支持方,希望能宣传自身产品,黄教授也会对公司拟邀请的演讲者的学术水平进行考量,对演讲内容有所限制。???   “有一年,在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的年会上,有药厂希望介绍一类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但是黄教授坚持不同意,而是办了一场有关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论坛,其中探讨了该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中国如何在治疗中坚持标准化与世界接轨、疗效评估、精细标准等问题,最终将对药物的推介融合到对这一专业领域的探索研究当中,相当于作了一场高水平的继续教育会议。”刘代红说。   对于当前医药厂家资助学会会议的做法,黄晓军坦称自己是支持的,毕竟学术会议本身就是医生、患者、厂家挖掘利益共同点的平台,关键是主办者需要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我建议医药公司应该成立联盟,多开展多中心的研究,产生新的有循证医学的数据,真正为医学进步提供支撑。”黄晓军说。   让严谨的科研理念成为团队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已成为我国血液学界进入国际视野的标志性机构。在黄晓军看来,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通过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传承在科学理念上达成共识,而不仅仅是行为规范,就像国家要靠统一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不断壮大一样。?   自2012年以来,黄晓军无论多么繁忙,都会把每周一下午5点~7点的时间空出来,为团队成员进行研究答疑,这一研究者工作汇报平台是一个工作制度,也已成为重大科研成果孕育的“摇篮”。   该平台负责人孔圆告诉记者,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黄晓军都要求申请人在该平台上作预答辩,并根据申请需求、申请思路以及研究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标书写好后,还会逐一进行修改完善。“以前血液科平均每年能够获得2个~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如今这一数量已经增加到7个~8个,成为院里项目最多的科室,工作汇报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所有课题开题前,黄晓军还会要求研究人员首先进行课题的整体评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阐述为什么立题,立题的优势和创新点是什么,技术路线是否可行,远期发展定位在哪里,哪些方面会有困难,是否需要多中心研究或和其他机构合作等。由此,就可以避免课题定位不清,出现缺陷不知如何补救,浪费实验资源等问题。”孔圆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对于科室承担的多中心或单中心临床试验,黄晓军都会定期检查入组病人,监督研究管理情况,对研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作为科室主任,黄晓军深知建立学习性组织的重要性,为此,他还在科室中搭建了另一个工作平台,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i9215282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