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解析

从历史记载,不管下多大的雨,宫内从没有雨水阻塞的现象。 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流入纵横交织的沟道的支线和干线,最后全部流入内金水河,顺河排出宫去。 宫内七十二万平方米的面积,大小院落九十余座,各有自己的排水渠道,宫内大小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 下雨时,雨水流入四周房基下的明沟石水槽,地面和明沟的水将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 第13讲 中国古代的 城市排水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概况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管理 三、古代城市排水经验及启示 目前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的唐户村,称为新郑唐户遗址。 新郑唐户遗址 这个处于九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村落,拥有一条完整的绕房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相对来说还比较简陋,主要由城内沟渠、壕池,以及天然河湖共同组成,有的城市已经使用了陶质排水管道。 (一)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夏商时期 (约公元前25世纪~前11世纪)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概况 距今4300多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是古代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一座丰碑,城内已铺设了陶质排水管道。 偃师商西亳城的考古发掘表明,距今3000~3500年的商代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比之平粮台古城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西周至春秋战国的城市排水系统已逐步完善,下水管道得到普遍应用,与城内沟渠和城壕一道构成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将城内污水、雨水及时排到城外的河、湖中。 春秋时期的陶制管道 齐国下水管道青铜兽首接头 临淄齐国故城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辛店北8公里的齐都镇,东临淄河,西依系水(泥河),南有牛、稷二山,北为广阔原野,地势南高北低。 东西城墙紧邻河岸,淄河、系水作为天然护城河,与大城南、北墙外,小城东、北墙及西墙南段挖筑的全长11920米的护城壕沟相沟通,构成完整的排水网。 据勘探城内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并探明四个排水道口。 临淄排水系统示意图 (三)秦汉至五代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秦咸阳湮灭于历史长河,文献记载欠祥,城址南部毁于渭河冲刷,已难窥其原貌。 通过对宫殿建筑区考古发掘发现的陶水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等遗物遗迹,我们仍可以想象当年咸阳城市排水的完善程度。 汉长安城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壕和明渠组成。 据实测,城外环绕的城壕宽约8米,深约3米,总长度约为26000米。 明渠自西向东横贯全城,长度约为9000米。 由城壕和明渠组成的排水干渠总长约35公里,由此估算城内河道密度为1公里/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市水系有昆明、镐、太液等池,均有调洪蓄水的作用。据估算,仅昆明池即可蓄水3549.7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 汉长安城考古发现 汉长安城直城门北门道发现的排水涵洞。 汉长安城大道之旁都有排水沟洫。 在勘查发掘工作中经常出现五角形或圆形的陶质排水管道;在高庙北城墙下部发现圆形陶管道;在覆盎门旁边的城墙底部还保存嵌在城墙夯土内向外倾斜的陶管道,居中的为五角形,两旁各有一个圆水道;在西安门路面底下还发掘出砖券涵道,城内宫殿遗址也发现了地下水道。此外还有渗水井。 这些排水管道、涵道、沟洫等,与城壕、明渠这些排水干渠,组成了完善的城市排水、排洪系统。 唐长安城有统一的排水系统,宫禁之中的排水设施最为讲究。 在唐西内苑故址发掘出土一段唐代排水渠,属于地下暗渠,渠底和渠口铺砖或石,渠壁砌砖。 为防止渠道淤塞,每隔一段安装一组闸门。 第一道闸门由铁条构成直棂窗形,拦阻较大污物;第二道闸门以布满菱形镂孔的铁板,滤出较小的污物。排水渠道不畅通时,只要打开闸门附近渠道口部覆盖物,即可进行清理。 坊市之内,一般在曲、巷之中的小路之下有砖砌的地下排水道,污水由此流入坊市街道两边的水沟中,再流入城内大街两旁的明渠内,最后排到城外。 有的坊内修筑了渗井。 (四)宋元明清时期 (公元960~1840年) 东京城水系十分发达,包括3重城壕、4条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沟渠以及城内外湖池。 外城城壕称护龙河,宽80米,深4.8米,过水断面约372平方米,长约30公里,里城及宫城的城壕分别长12公里和5.4公里,3重城壕总蓄水容量达1765.6万立方米。 4条穿城河道为汴、蔡、五丈和金水4河。 城市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个池沼。 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容量大是宋东京的特点,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 赣州古城在宋代中叶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福寿沟。 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出任赣州知军,曾规划建设城中街市和“十二水窗”(即下水道出口闸门)。 他依据城市地形特点、街道布局以及发展趋势,主持建造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系统,寿沟受城北之水,福沟受城南之水,纵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