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4章钢的表面热处理讲义
金属工艺学 4.4.1钢的表面热处理 4.4.2钢的化学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的分类和特点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4.2.2化学热处理 工艺(概念):将零件放入一定的活性介质中,经加热、保温,使介质的活性原子渗入零件表层中,从而改变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分类: (1)渗碳:气体渗碳、固体渗碳 (2)渗氮:气体氮化、离子氮化 (3)碳氮共渗 (4)其它渗入法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1)化学渗剂在温度(加热)及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出能渗入工件表面的活性元素。 2)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 3)在一定温度下工件表面的活性原子向金属内部扩散,形成一定的扩散层。 渗碳 渗氮 碳氮共渗 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答案 金属工艺学 主讲人: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 本节重点:表面热处理 本节难点:表面热处理工艺 工艺(概念):对零件进行快速加热,使表面迅速达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来不及被加热的情况下立即冷却,使表面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应用:表面淬火一般适用于中碳钢(WC=0.4~0.5%)和中碳低合金钢(40Cr、40MnB等),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如T8、9Mn2V、GCr15等)。以及球墨铸铁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工作原理 如图4-13所示,在一个线圈中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在它周围便产生交变磁场。若把工件放入线圈中,工件中就会产生与线圈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表面层,愈靠近表面,电流密度愈大;频率愈高,电流集中的表面层愈薄。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它是感应电流能使工件表面层加热的基本依据。 感应加热的分类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50~300kHz),适用于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中频感应加热(2.5~10kHz),适用于大中型零件,如直径较大的轴和大中型模数的齿轮;工频感应加热(50Hz),适用于大型零件,如直径大于300mm的轧辊及轴类零件等。 感应加热的特点 加热速度快、生产率高;淬火后表面组织细、硬度高(比普通淬火高HRC2~3);加热时间短,氧化脱碳少;淬硬层深易控制,变形小、产品质量好;生产过程易实现自动化,其缺点是设备昂贵、维修、调整困难、形状复杂的感应圈不易制造,不适于单件生产。另外,工件在感应加热前需要进行预先热处理,一般为调质或正火,以保证工件表面在淬火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改善工件心部硬度、强度和韧性以及切削加工性,并减少淬火变形。工件在感应表面淬火后需要进行低温回火(180~200℃)以降低内应力和脆性,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 概念: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至零件表面上,使它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水冷却,从而获得预期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火焰加热常用的装置如图4-14所示。 应用:火焰表面淬火零件的选材,常用中碳钢如35、45钢的以及中碳合金结构钢如40Cr、65Mn等,如果含碳量太低,则淬火后硬度较低;碳和合金元素含量过高,则易淬裂。火焰表面淬火法还可用于对铸铁件如灰铸件、合金铸铁进行表面淬火。火焰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一般为2-6mm,若要获得更深的淬硬层,往往会引起零件表面严重的过热,且易产生淬火裂纹。 特点:火焰表面淬火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可适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和零件,如大型轴类、大模数齿轮、锤子等。 渗碳是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使其表面达到高碳钢的含碳量,增加耐磨性。 1)气体渗碳工艺及组织 气体渗碳是采用液体或气体碳氢化合物作为渗碳剂,(如:煤油、甲苯或含碳的气体)。 渗碳温度是900~950℃。时间取决于要求的渗碳层深度,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 渗碳以后,零件表面含碳量约为0.8~1.0%,由表面到中心含碳量逐渐降低。 2)渗碳后的热处理 为使渗碳件具有高的力学性能,渗碳后须进行淬火及回火处理。渗碳层的组织为细小针状马氏体和粒状分布的渗碳体组织。 3、渗氮(氮化) 渗氮是将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形成以氮化物为主的渗氮层,以提高渗层的硬度、耐磨、耐蚀和耐疲劳强度等多种性能。 1)渗氮工艺特点 渗氮剂为氨气,氨气在480~600 ℃分解出具有活性的氮原子渗入工件中,形成富氮层而完成氮化。 渗氮温度600 ℃,此时铁具有最好的吸氮能力。 2)组织和性能 氮与铁等金属形成氮化物可显著地强化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讲MATLAB程序设计讲义.ppt
- 第3讲Word高级应用讲义.ppt
- 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杠杆课件讲义.ppt
-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讲义.ppt
- 第3讲器件讲义.ppt
- 第3讲文字、段落、列表及图片标记讲义.ppt
-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讲义.ppt
- 第3讲数据类型(中)讲义.ppt
- 第3讲数据类型(中)_824706422讲义.ppt
- 第3讲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讲义.ppt
- 2025年中国低压电器成套装置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保护地球,从我们做起-环保志愿者.pptx
- 2025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农村冷链物流业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播音喇叭罩行业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海船船员考试《船舶管理(大副)测试题》模拟卷.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维自动喷涂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小学科学:探究植物生长与光照、水分关系的实验报告论文.docx
- 艺术教育课程在初中生审美情趣培养中的实践探索论文.docx
- 高中数学导学案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发现与提出能力中的应用研究论文.docx
- 初中生物科学写作与科学论文写作的衔接策略研究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