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养生灸,正气存内不生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做养生灸,正气存内不生病.

常做养生灸,正气存内不生病   取穴:关元、气海一定要灸,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效用:艾灸关元穴,可以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前面我讲了很多艾灸治病的例子和方法,其实用艾灸来防病养身同样具有神奇的效果。现代人与自然隔绝,得不到自然之气的补充,更容易出现体虚气弱的毛病。要是学会了用艾灸养生的法子,给自己补补阳气、调调正气,对生活和工作都是有益的。我常教我的病人用养生灸来调理身体,我自己也常常做,感觉虽然上了岁数也不老,整天接待病人也不觉得累。   养生灸自古就有,在很多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药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就是说在江浙、四川游览时,常常在身上灸两三处,可以起到预防瘟疫、疟疾等疾病的作用。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这和艾灸补阳气、调正气脱不了关系。   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所以,不调正气怎么行?而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阳气又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这个年龄的老年人生命的动力大大减少,就算没病,也会觉得没精神、不舒服,所以要补阳气。   我的病人很多,我教他们养生灸的时候,每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人消化不好,想调调脾胃;有的人身体羸弱,想补肾壮阳;有的人易感风寒,想提高免疫力……对于不同的需要当然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有的方法也能适合所有人用。我总结,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一定要灸到的。关元就是丹田,是藏精的地方,而气海顾名思义,是“气的海洋”。这两个穴位可以说是全身阳气之源。艾灸这里,可以让灸火的热力和艾绒的药力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充沛,就能像书里说的“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古代对于养生灸的讲究很多,比如古人说灸气海应该在立春前后五天,灸关元应该在立秋前后五天。而且必须是直接灸,一两年一次,一次灸360壮。我主张艾灸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用温和灸来代替直接灸,不用发灸疮,一般人也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温和灸的效果不如直接灸,所以灸的次数就要增加,可以每周1~2次,身体虚弱的人可以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除了关元和气海,还有很多穴位可以用来做养生灸,取什么穴主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主纳谷,灸这里能升阳益胃,补益先后天之气;脾胃不调、形体消瘦的人可以灸中脘,中脘是胃之募穴,专门针对食谷不香、饮食不化等脾胃虚亏的问题。我在那里列了一个表,把身体状况对应的养生穴位总结了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我想强调一点,养生灸是很随意的,并没有一定的定式,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时间要求,一切都要看自己的感受。而且人的身体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养生灸也不能一成不变,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驱寒邪可以预防办公室综合征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驱寒补阳,调理脾胃,预防受寒引起的颈椎病。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我有一个感觉,现在的人越来越怕冷。不仅女人这样,男人也是。我治疗过的女病人中,大多数都有手脚发凉、多穿不暖的通病,而男病人多有身体僵硬、自汗、畏生冷食物的症状。这些都是寒气入体的表现。寒气进入人体的途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寒从口入、寒从脚入和寒从(体)表入。第一个好理解,就是饮食不当,多冷饮,多生食。第二个和第三个主要与穿衣和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现在家家都有空调、电扇,夏季贪图凉快把温度定得过低,寒气重,聚在地表,就容易从血管丰富、脂肪层薄的足底侵入人体;而露在外边的脖子、腰、肘、膝,也成了经常着凉的位置。我知道很多上班族中午休息的时候贪方便,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别小看这一会儿,大多数人的颈椎病就是从这儿来的,千万要注意。   不久前,一个自称“小李”的网友因为老公着凉咨询过我类似的问题。她介绍说,她老公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待在大功率空调房里,近两年有自汗、畏寒、易感风邪的现象,生活中不能吃寒凉的食物,吃了就不舒服,且常感觉牙齿凉。这都是久寒入络导致的,是非常典型的“空调病”。   小李给她老公刮了一段时间的痧,刚开始效果不错,两三次以后就没什么效果了。我分析,这不是刮痧没起到作用,而是因为寒气入体时间过久,有点根深蒂固,不容易清除。这个时候,刮痧也好,艾灸也好,都要坚持下去才能见效。说白了,就是慢功夫。要想快,可以针灸同步。就是在针灸的时候,在针上套一个艾灸管,这样整个针体都是热的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