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治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综合治理.

1.3.1 自然概况 黑石沟流域属江汉平原北部,近2/3是丘陵地,另1/3是沿河冲积平原。流域内地质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页岩,砂质页岩及砂岸。地面呈垅丘起伏,多为上更统黄色粘土组成。 项目区干流上游已建有中型水库一座(黑石沟水库)。黑石沟水库以上为丘陵区,占流域总面积的65%,以下为汉江冲积平原,黑石沟水库大坝为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带。 项目区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3.9mm,最大年降雨量为1347.6mm(发生在1967年);最小年降雨量为499.0mm(发生于1966年)。雨季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以7、8两月为最多,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45-60%。多年平均气温为16.0℃,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6.7℃,最高与最低温度的时间持续不长。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左右,年幅射总量110-11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990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20-226天。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本次工程防御标准采用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10年一遇6小时降雨量为106.8㎜,24小时降雨量为155.3㎜,20年一遇6小时降雨量为144.0㎜,24小时降雨量为201.0㎜。 1.3.2 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1347.2 hm2,其中水田751.1 hm2,水浇地400 hm2,其它旱地696.1 hm2。涉及2镇8个行政村,总人口1.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万人,农业劳力0.75万人,人口密度为253人/ km2。人均土地0.39 hm2,人均耕地0.09hm2。 据2008年统计,项目区内总产值878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05万元,林业产值637万元,牧业产值890万元,渔业和其它产值256万元。分别占到总产值的79.71%、7.25%、10.13%和2.91%。年人均产值4438元,年人均纯收入3693元。 农业生产以粮食和油料为主。林业以杉、松等树为主。牧业生产属家庭畜牧业,分散养殖,品种为当地的猪、牛、羊、鸡、鸭等,以农户自给为主,商品率较低。 1.3.3 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 (1)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区,易于发生水土流失。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和沟蚀,同时局部地区由滑坡、泻溜以及少量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及河流沿线。 建国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及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努力,对黑石沟流域进行积极有效治理,修建了水库、开挖了沟渠等各种水利设施,营造了树木,绿化荒坡荒山,建造了各种水利设施。 经过治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近年来,本区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狠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省政府和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水保“两费”征收等文件的贯彻执行,加大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两费”征收已经运行正常,同时对开发建设项目,按规定编制并执行水保方案。 成立了“宜城市水土保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宜城市编委在“三定”方案中批准了水务局内设水土保持科,各乡、镇、办事处、办事处设有水土保持站。 1.4 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1.4.1 工程设计原则 以水土保持规程、规范、防治标准为依据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布局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1.4.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 项目区农、林、牧、渔各业用地规划面积如下,调整后土地总面积78.2km2,其构成是: 耕地:1390.5hm2。其中水田751.1hm2,梯坪地239.4 hm2,水浇地400 hm2。 果园:300hm2。 水保林地:3954.5hm2,其中乔木林3554.5hm2,灌木林400hm2。 草地:人工草地150 hm2。 其它:2022hm2。其中城镇村庄用地1556hm2,交通用地40 hm2,水域416hm2,未利用地13hm2。 丰富,能满足治理措施和施工、生活用水。 工程施工受农事活动、气候、交通条件因素的影响,林草措施安排在春季施工,工程措施安排在冬春两季施工,因夏、秋两季易发洪水,影响工程质量,且与农事争劳力,夏、秋两季一般不做施工安排。 1.5.2 施工总体要求及方法 (1)土坎梯田施工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中对梯田施工有明确规定。梯田施工的工序是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修平梯田等。施工方法是大量土方由推土机施工,由人工清基、筑田埂、表土剥离、表土均铺、田面修平等。 (2)水土保持工程施工 ①田间道路施工 人工清表土20㎝左右,将表土铺于梯田表层,路基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土方开挖、回填碾压,平铺碎石路面再进行碾压。 ②截、排水沟施工 人工挖截水沟及排水沟基础,开挖土方回填于梯田和田间道路基。人工用小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