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花保鲜复习资料.
切花保鲜复习资料
绪论
花卉是园艺产品中的重要种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在了解花卉产品种类及其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与花卉品质保持相关的采后处理的技术措施,从而为花卉产业服务、为花卉装饰应用服务。
一、 花卉产销概况与花卉应用
1、花卉产销概况
1)世界花卉业蓬勃发展,出现产销地分离要求保鲜
2)我国花卉是迅速增长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花卉生产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布局逐步优化
4)我国花卉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5)我国花卉业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6)我国花卉市场活跃,发展潜力巨大
2、花卉应用
1)植物造景
2)花坛装饰
3)花卉艺术
3、采后损耗严重
我国切花采后流通技术严重滞后,流通损耗高达40%,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花卉保鲜的概念
花卉保鲜:是研究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延缓衰老进程、提高流通质量的技术措施。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指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中,与品质保持相关的生理变化:包括采后呼吸生理, 切花水分平衡生理, 切花开花和衰老生理, 切花落花落叶生理,采后花色生理,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和种苗贮运生理
观赏植物采后技术: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中保持品质的系列技术措施:包括采收技术、 保鲜剂处理技术、 分级包装技术、预冷技术、贮藏技术、运输技术、批发和营销技术。
三、 切花保鲜研究对象与内容
1、 切花类
切花:是指花朵开放到一定的阶段剪切下来的、具有一定观赏期限的离体花枝或叶片。
用途:鲜切花是制作花篮、花束等花卉装饰品的主体材料。
主要问题:花朵不能正常开放、 花瓣过早萎蔫脱落、花茎弯曲、黄化。
研究内容:采后生理研究包括呼吸生理、水分平衡生理、落叶和衰老生理、叶色保色机理等内容。
2、 盆花类
概念:栽培于花盆、花槽等容器中以观花、观果、观叶、观茎为目的的植物材料。
主要问题:叶片黄化脱落,新梢过度生长,花蕾不能开放。
研究内容:采后生理研究包括呼吸生理、水分平衡生理、落花落叶生理、开花和衰老生理、花色保色机理等内容。
3、 种球类
概念:用作播种材料的各种变态肥大的地下器官,包括鳞茎、球茎、块茎、根茎和块根。
主要问题:过度失水,老化,腐烂;休眠打破不充分和贮藏不当,造成长势不齐和畸形花 。
采后生理研究包括呼吸生理和种球休眠生理等。
采后技术研究内容采收技术、分级包装技术、预冷技术、贮藏及打破休眠技术、运输技术以及批发和营销技术等。
4、 种苗类
概念:用来培育成品花卉的幼苗。种苗包括播种苗、扦插苗、嫁接苗、分株苗、组培苗等。从采后运输特性划分为裸根苗和营养钵苗。
主要问题:徒长,黄化,老化,根系劣变。
采后生理研究包括呼吸生理、种苗贮藏生理等
采后技术研究包括包装技术、贮藏技术和运输保鲜技术以及批发和营销技术
5、 种子类
概念:从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种子包括正常型和顽拗性(也称异端型)两大类。
主要问题:霉变,劣变,机械损伤。
采后生理研究包括呼吸生理、水分平衡生理以及种子休眠和萌发生理等;
采后技术研究内容有种子采收技术、分级包装技术、贮藏技术、批发和营销技术等
四、花卉保鲜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国际
1908年,Crocker和Knight从温室管理员那里得知,燃烧产生的气体对香石竹切花产生了危害。其实,该气体中影响植物生长、形态建成的主要成分是乙烯,这一情况当时已经查明了(Neljubow,1901)
Crocker和Knight(1908)进行了下述试验。将开放的香石竹置于25mg/L的该气体中,花朵在12小时内完全闭合,然后没能再度开放。这一报道被认为是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研究的首例
1966年Nichols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香石竹花朵开放过程中乙烯的变化动态,明确了花朵开放和衰老与乙烯之间的关联
1976 Mayak和Dilley给香石竹花朵施用脱落酸(ABA),促进乙烯生成和花朵萎蔫,而用4%CO2处理花朵,抑制乙烯生成,同时延缓萎蔫进程
这些结果,说明七十年代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研究已经涉及到植物激素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内源乙烯对开花和衰老的影响
Halevy(1986)在归纳大量的与切花衰老与乙烯有关的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在开花衰老进程中花瓣乙烯的大量生成与否,可以将花卉植物划分为跃变型和非跃变型两大类。
这一建议使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研究更大程度地借鉴了果蔬采收生理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ACC合成酶基因克隆成功,番茄转基因植株问世。这一成果,很快在典型的乙烯敏感型香石竹切花上得到应用
自此,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研究全面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2、国内
我国古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