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复习-----三国演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知识复习-----三国演义

第一章 三国演义 参考书目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桂林:漓江出版社,1983。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一、《三国志演义》概说 故事源流 陈寿(233-297)《三国志》 裴松之(372-451)《三国志注》 颜师古(581-645)《大业拾遗记》“死诸葛亮怖生仲达” 李商隐(812-858)《骄儿》诗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说三分” 苏轼(1037-1101)《东坡志林》 元至治年间(1321-1323)《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代三国戏 1、陈寿对诸葛亮评价不高;裴松之南朝宋人,注解比陈寿的原文多出3倍。 2、民间传说。 杜宝《大业拾遗记》中说隋炀帝观看水戏,刘备跳檀溪。 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东坡志林》:街上小儿不听话,给钱让他们去听说书,说到曹操败,则欢欣鼓舞,说到刘备败,则叹息。可见当时已有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 3、戏曲小说。 宋金元院本、杂剧《赤壁鏖兵》、《关大王单刀赴会》、《刘先主跳檀溪》、《貂蝉女》 《新全相三国志平话》 版本 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以后的新刊本多从此出 《三国志传》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有不少书名为“三国志传”而非“三国志演义”,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这类“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的版本,情节、文字有所出入,穿插了关羽次子关索的故事 毛纶、毛宗岗《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首先把名字由《三国志通俗演义》改为《三国演义》,原来小说的240则,改为120回,并对回目加以修改。小说原来没有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到毛氏父子把说曹操好话的删去了。封建正统观念加强,文字比罗贯中原作更畅达,结构也比原作紧凑。他们父子也应是此书的创作者之一。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现在有几种说法: A、认为是拥刘反曹思想 B、忠义思想的宣传 C、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D、歌颂贤才的作品 E、反映王道仁政思想 F、反映农民愿望,表现农民痛苦 G、说兵不厌诈的军事常识 H、反映三国兴亡说 《三》的思想是很复杂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作者对曹操统一北方、孙权统一南方、刘备统一四川同样肯定。对司马炎统一中国也是赞成的。 二、抨击昏君,渴望明主 汉献帝、刘禅。刘备仁德仁爱。说明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三、歌颂忠义,反对奸伪 关羽、诸葛亮。 关羽成为 “武圣人” 。 千里走单骑,挑灯夜读,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关羽放走曹操 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忠心耿耿为刘家服务。鲁肃、诸葛瑾等等也都是小说歌颂的对象。 政治斗争渗透到家庭、婚姻、友谊、爱情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曹操许婚袁谭、袁术吕布联姻、刘玄德东吴招亲 四、重视智谋,歌颂英勇 张飞、关羽、赵子龙、马超、许褚、张辽、黄盖、甘宁 张飞长板坡喝退曹军、关羽千里走单骑,斩颜良、文丑, 诸葛亮博望烧屯、舌战东吴群儒,上通天下,下晓地理,草船借箭、借东风、反间计、疑兵计、伏兵计、空城计 三、叙事结构及其象征意蕴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 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黄巾起义 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国归晋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历史道德 曹魏一生事迹 (第2回……第78回) 刘备一生事迹 (第1回……第85回) 诸葛亮一生事迹(第37回…第103回) 结构布局:梦幻泡影的历史虚无 前四十回:国家亡,英雄聚 中四十回:三国之争 后四十回:英雄散,国家兴 前后两截,各约六十回 四、主要人物形象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形象, 概括了阴谋家、野心家的特征:阴险狠毒、两面三刀、假仁假义、专横残暴 借口谋反,杀掉吉平、董承、伏皇后、董贵妃; 杀死祢衡、孔融、杨修 梦中杀死侍从。 借仓官之头来平士卒之愤。 识别时机,当杀则杀,不当杀则不杀。 不杀祢衡、张松, “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下之心” 。 目光远大,识见高超,雄才大略、精明干练 羽毛未丰时,笼络人心,扩充实力。 信任刘关张三人。并常抓住时机转败为胜。 奸与雄熔铸一身 冥飞《古今小说评林》:“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 “好飞鹰走犬,喜歌舞吹弹。少机警,有权数。游荡无度。”(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