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5第五章 大气圈--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大气圈系统 第一节 大气的能量基础 第二节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大气降水 第四节 天气系统 第五节 气候的形成及分异规律 第六节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第一节 大气的能量基础 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二)大气圈的垂直结构 二、大气圈的辐射因素  (一)太阳辐射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三)地面有效辐射和辐射平衡 (四)地面热量平衡 三、大气圈的热力因素 (一)大气的增热和冷却 (二)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 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1.干洁空气 不包含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N2)、氧(O2)、氩(Ar)。 其中,氮气和氧气约占整个大气总体积的99%以上,加上氩(Ar),三者约占99.96%。 干洁空气中以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为最重要: ⑴ 氮 主要来自地球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 大气中的氮能冲淡氧,使氧化作用不致过于激烈。 氮是生命体的基础。氮可以作为化肥原料被地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所吸收,固定到土壤中,被直接改造为植物易吸收的化合物。 ⑵ 氧 氧主要来自水的离解和光化学反应,以及植物的呼吸作用。 是地表一切生命所必须的气体,被称为“有生命的气体” ⑶ 二氧化碳 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及人类的活动。集中分布于大气底部20km的一薄层中(4429)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随时间、 空间而变化。一般是底层多高层少,冬季多夏季少,夜间多白天少,阴天多晴天少,城市多乡村少。CO2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引起。因此,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大气中CO2含量也在逐年增加。 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红外辐射的吸收剂,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而强烈吸收和放射地面与大气间的长波辐射,对大气和地表有一定的增温保温作用,形成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在其浓度不断增加时,可能会改变大气中的热平衡,导致大气低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从而引起气候变化。当含量达到0.2%~0.5%时,对生物体有害。 ⑷ 臭氧 主要来源于低层大气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作用,以及高层大气太阳紫外线作用。 是大气重要的可变成分和微量成分之一,无色、特殊臭味。臭氧在低层大气中含量极低,随高度增加,太阳紫外线逐渐加强使高层大气臭氧含量明显增多,并在20-25km达极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在55-60km附近臭氧含量已趋于零,因此通常将集中了地球上约90%臭氧的10-50km大气层称为臭氧层。强烈地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多紫外线伤害;少量穿透臭氧层的紫外线对人类和地表生物是有益的,故平流层臭氧常被称为地面生物的“保护神”。 据观测,大气中CH4的增加将引起对流层O3的增加,而N2O和CFCs的增加将引起平流层O3的减少。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会对人体健康不利;有研究指出,自1765年,对流层臭氧一直增加,平流层臭氧一直减少,20世纪80年代后,平流层臭氧含量急剧减少。其中,南极减少最为突出,形成了“南极臭氧空洞”。即南极春天(10月),南极大陆上空气柱臭氧总量急剧下降,形成一个面积与极地涡旋相当的气柱臭氧总量很低的地区。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随纬度增加气柱臭氧总量增加,在南极环极涡旋外围达最大,进入环极涡旋后,气柱臭氧总量突然大幅度下降,形成低值区;二是从时间角度看,9-10月南极地区臭氧总量突然大幅下降,形成季节变化中的谷值。 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 “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课题,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完全弄清楚。比较有影响的推测有四种:①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②与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有关;③与火山活动以及④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氯化物进入大气层有关。 2.水汽 主要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动植物表面水分的蒸发(蒸腾),并借助空气的垂直运动向上输送。50%集中2km以下,90%集中5km以下。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不多,但它是唯一能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在自然界中具有三相变化,能产生云、雾、雨、雪、霜等天气现象,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大气中的水汽通过水循环、以及伴随水相变化的潜热转换,把大气圈、生物圈和整个地球表面紧密联系起来,显著影响大气和地表的温度。 3.气溶胶 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态微粒和液态微滴与气体介质一起所构成的稳定混合物。 固体:烟粒、盐粒、尘埃、花粉、细菌 液体:水滴、过冷水滴、冰晶 来源:火山爆发、流星燃烧、森林火灾、海浪飞沫、风尘、植物花粉、人类活动(工业、生活、交通) 通常集中于大气底部,一般陆地海洋,低空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