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情况汇报(3.8省工委)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情况汇报
中共磨黑镇委员会 磨黑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8日
尊敬的杨书记:
磨黑镇在省直机关工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因地制宜谋发展,兢兢业业搞建设,扎扎实实抓生产,全镇呈现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磨黑镇位于宁洱县东北部,辖区面积507.03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城镇社区,有139个村民小组6134户21763人,其中农业人口19227人,占总人口的88%。居住着哈尼、彝、傣、回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全镇平均海拔1372米,属全年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6℃,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2009年,磨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742万元,财政总收入559.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2.3万元,财政支出302.4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9389.9万元,城镇个体经济总收入378万元,粮食总产量928.2万公斤,人均有粮408公斤,农村经济纯收入3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磨黑因盐而得名,因盐茶而发展,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磨黑自1725年开采盐至今已有285年的采盐史。清末及民国时期,磨黑因盐茶商贸而一度成为思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曾经辉煌一时的磨黑,每天有上百支马帮出入,一时间磨黑商贾云集、马店林立。随着商贸的日益频繁,磨黑及早的汲取了大量外地优秀文化,形成了磨黑独具特色的建筑、人文、饮食和民族民间文化。民国时期,磨黑曾是滇西南鸦片的集散地之一,同时又是解放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多少先烈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磨黑中学因革命精神的传承而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绿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磨黑也是主演《阿诗玛》、《五朵金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及中国保尔—张培英的故乡。
磨黑镇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国道老213线和昆曼国际大通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距思茅69公里、距西双版纳193公里、距绿色新三角(西盟、孟连、澜沧)200多公里;距墨江101公里、距玉溪272公里、距昆明376公里;距镇沅119公里、距景东198公里、距大理419公里;是昆曼高速公路上出口到乡(镇)政府距离最近的一个,可以说是昆曼大通道上难得的黄金地段。这为开发磨黑旅游文化名镇、特别是为磨黑特色生态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磨黑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磨黑镇政府按照“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文化品牌定位,坚持“全面控制、重点保护、修旧如旧”的方针,加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加强集镇的管理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一些民房、特色民居的保护与修缮;二是收集、挖掘、整理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三是修缮了曾蒋二烈士殉难园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对老农贸市场进行了拆除,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新建了集贸市场;五是用BT模式对竜山陵园实施公园化改造;六是对古镇的卫生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七是成立了全省第三家乡镇级文联,以传承和发展磨黑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关于磨黑历史文化名镇的打造,虽然历届党委、政府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目前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镇内民房破旧,民房保存完好的较少,民房大多无特色,民房打造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二是镇内用水不畅,消防管网破旧,消防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民居用火用电存在安全隐患;三是输电线、电话线、电缆线乱接乱拉,线杆随意竖立,各种标牌乱挂乱贴等,造成了古镇混乱不堪的视觉现状;四是因磨思高速公路的修建,镇内老磨思路连接线、213国道破烂不堪,道路亟待修复;五是城镇附近地区河道防洪形势不容乐观,水体污染严重,亟待治理整顿等等。
二、省直机关工委挂钩帮扶情况
自2005年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与磨黑镇建立挂钩扶贫帮困关系以来,磨黑镇在人力资源和经济等方面均得到了省直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镇人民向你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挂钩 年来共计协调帮扶资金70.3万元。其中:在宁洱“6·3”地震期间,捐赠7万元支持磨黑镇民房恢复重建;协调5万元资金为把边村曼整彦村民小组建盖了科技文化活动室; 协调6万元资金为上胜村建盖村“两委”办公场所;协调2.5万元资金为面临失学的13名贫困大学生步入大学的殿堂;协调1.6万元资金修建团结村田房小组文化活动室1个,并支持收视设备一套,支持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资金2万元; 协调15万元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