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知识精讲 人教版
阿房宫赋知识精讲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阿房宫赋》
(一)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 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被 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报,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西汉的扬雄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淫);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其特点是符合儒家的诗教原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杜牧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杜牧这篇《阿房宫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二)内容分析
第1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章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实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纪嫔媵嫱”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3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4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三)写作特点
1. 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无人能够说清,这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部分中学2007年3月高三语文质量调研测试卷 人教版.doc
- 重庆市铝城中学高2007级高三物理一诊考试前练习卷一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重庆市铝城中学高2007级高三物理一诊考试前练习卷三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重庆市铝城中学高2007级高三物理一诊考试前练习卷二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重庆市高2007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第三次抽测试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doc
- 重庆育才中学2007年高三数学文科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doc
- 重庆育才中学2007年高三数学理科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doc
- 金属测验卷.doc
-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07年高考历史考前预测卷.doc
- 钦州市2006年春季学期高二数学期末考试卷(文科).doc
- 陕西省宝鸡市2007年高三理科综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 人教版.doc
- 陕西省西安市2007年高三数学文科八校联考试卷.doc
- 陕西省西安地区2007届高三理综八校联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陕西省西安市2007年高三数学理科八校联考试卷.doc
- 陕西省铜川同官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doc
-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例题解析 人教实验版A.doc
- 集合、逻辑、函数、导数及其应用例题解析 人教实验版B.doc
- 雨霖铃 声声慢知识精讲 苏教版.doc
- 雷雨知识精讲 山东人民版.doc
- 非常新高考2007届江苏九大名校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