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工程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工程大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 推荐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 武汉工程大学 中心名称: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 http:// /welcome.html 中心联系电话: 027 中心通讯地址: 武汉市雄楚大街693号 申报日期: 2009-0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 录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1 2.实验教学 12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2 2-1-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12 2-1-2实验教学定位和规划 12 2-1-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13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14 2-2-1实验面向的学科专业 14 2-2-2 实验年学生数和人时数 15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16 2-3-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6 2-3-2 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所占比例 18 2-3-3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19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2-4-1 引入现代实验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21 2-4-2 以学生为主体,精选实验项目,建立渐进式实验教学方式 21 2-4-3 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3.实验队伍 24 3-1.队伍建设 24 3-1-1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24 3-1-2 相关政策措施 25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26 3-2-1 队伍组成模式 26 3-2-2 人员培训 27 3-3-1 实验室工作人员教风 28 3-3-2 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 29 4.体制与管理 45 4-1.管理体制 45 4-1-1 中心建制 45 4-1-2 管理模式 45 4-1-3 资源利用情况 45 4-2. 实验中心信息平台 46 4-2-1 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46 4-2-2 中心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 46 4-3.运行机制 47 4-3-1 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 47 4-3-2 健全管理制度 47 4-3-3 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48 4-3-4 运行经费保障 48 5. 设备与环境 49 5-1-1购置经费保障情况 49 5-1-2购置更新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49 5-1-3自制、改造仪器设备取得成效 51 5-2.维护与运行 53 5-3.中心环境与安全 53 6. 特色 54 7.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55 7-1-1 学生学习的效果 55 7-1-2 近五年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与获奖 61 7-2.辐射作用 61 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63 8-1.自我评价 63 8-2.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64 9.各部门意见 66 10 附录 67 附表 1 兼职实验教师 67 附表2-1 基础实验模块项目明细表(环境类) 70 附表2-2 基础实验模块项目明细表(化工类) 71 附表3-1 综合实验模块项目明细表(环境类) 73 附表3-2 综合实验模块项目明细表(化工类) 74 附表4 创新实验模块项目明细表 75 附表5 部分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 77 附表6 近年来承担的部分横向项目 80 附表7 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84 附表8 近年学生创新实验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 87 附表9 近年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部分情况 88 附表10 学生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 90 附表11 接待来访单位一览表 93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环境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成立时间 2006年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化工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经过37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化工为特色,面向化工行业,在部分学科形成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学科定位和“为现代化工领域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矿化结合、环化结合、药化结合、机化结合”,在石油化工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化学工程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化工生产安全控制与评价技术和新型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传统化学工业面临巨大挑战——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复合应用型人才匮乏。因此,传统的化学工业及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简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