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木兰陂郭沫若 郭沫若诗词咏长沙
咏木兰陂郭沫若 郭沫若诗词咏长沙
郭沫若诗词咏长沙谢子元 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1892-1978)是四川乐山人,但他与湖南长沙却颇有几段诗缘。1938年2月6日,郭沫若从武汉来到长沙,此行的目的是?躲官?——躲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早在1926至1927年的北伐…
[摘要]通过网络和文献调查及实地调研,收集长株潭城市群1998年-2007年十年间的知识产权投入、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运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的指标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大量的系统统计数据表明,需要从发展知识产权…
[摘要]知识转移已成为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但是,对于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选择知识源的标准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转移管理能力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文章从知识接受者视角研究供应链联盟中核心企业作为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选择知识源的标准以及所需要的…
郭沫若诗词咏长沙
谢子元
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1892-1978)是四川乐山人,但他与湖南长沙却颇有几段诗缘。
1938年2月6日,郭沫若从武汉来到长沙,此行的目的是?躲官?——躲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早在1926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郭沫若就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行营秘书长(中校军衔)一直做到了副主任、代主任(中将军衔)。此后,由于郭沫若看透了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反共反人民的面目,发表了反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随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受到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通缉,被迫亡命日本十年。在这十年里,他在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戎马书生的身份上,又增加了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等著名学者的桂冠。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再一次投笔请缨,回到祖国,投身抗战洪流。他奔走在上海抗战前线,又到广州恢复《救亡日报》,并准备下南洋募款从事救亡文化工作。这时,国民政府又准备恢复军委会政治部,委任陈诚为部长。为了拢络人心、羁縻人才,陈诚再三敦请郭沫若出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管战时宣传教育文化工作。郭沫若不愿在反动派手下做宣传工作,尤其不愿出任?挂名厅长?,就跑到长沙躲风头来了。
郭沫若之所以跑到长沙来,一来因为长沙与武汉比较近,二来因为田汉在长沙办《抗战日报》。田汉(1898-1968)是长沙县人,原名田寿昌。早在留学日本期间,郭沫若与田汉就结下了深厚友谊,并且
互勉做中国的歌德和席勒。1920年,宗白华、郭沫若、田汉将他们三人的通信集为《三叶集》出版,在国内畅销,尤其受到青年们的喜爱。后来田汉又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一道创立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五四时期及二、三十年代的文化运动中,郭沫若是新诗的奠基人和主将,田汉则主要从事和推动现代话剧和电影事业,两人都是备受文化界瞩目的名人,是抗战时期进步文化的中流砥柱。鲁迅先生去世后,郭沫若更被公认为当时抗战文化阵营的旗手。
郭沫若的到来,令田汉和长沙文化界十分兴奋。第一天,田汉就邀了廖沫沙(作家、报人)、张曙(音乐家)、胡萍(电影明星)等人同往长沙的百年老菜馆?李合盛?为郭沫若洗尘。席间,田汉要来文房四宝,即兴赋诗赠给老友:
十年城郭曾相识,千古湖南未可臣。
此处尚多雄杰气,登高振臂待诗人。
诗的首句说长沙城郭郭沫若在十年前已相识,是因为北伐战争中,郭沫若曾在长沙驻扎一周。湖南战国时属楚国,当时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可见湖南自古以来就富于雄杰之气,湖南人敢于担当天下国家的重任,决不会臣服于外来侵略势力。田汉的诗用?登高振臂?的诗人和雄杰期待郭沫若,希望郭沫若担当起领导抗战文化的重任,可谓期许甚厚。旧谊、酒兴、诗情磅礴于胸,郭沫若当即步韵一首,挥毫写下:
洞庭落木余霜叶,楚有湘累汉逐臣。
苟与吕伊同际遇,何因憔悴做诗人。
此诗首句写景,渲染沉郁苍凉气氛。此句暗引《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湘夫人》中描写的是秋风吹落叶的情景,此诗描写的是冬景,而且?余霜叶?更透露出超乎悲凉的坚定沉郁之意。次句?湘累?指屈原,古人称?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汉逐臣?指贾谊。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被排挤、放逐到湖南。郭沫若在国难当头之日来到屈贾放逐之地,自然而然地将这两位千古骚人引为同调。诗的最后两句,引用吕望(即姜子牙,封太公望)、伊尹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自嘲解,因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终于佐武王伐周,伊尹受商汤三聘,助汤伐桀,两人都因时际会,成就大业。这两句是对田汉诗最后两句的反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但正面意思也是明确的,即倘若能有吕望、伊尹那样的际遇,自当效命疆场,为驱除日寇、建立新中国建功立业,何必去做一个憔悴的诗人呢?含蓄地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昏庸腐朽、嫉贤妒能的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