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林黛玉之美
王伟,赵一锦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 在封建贵族世家贾府的众多红颜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是其中的翘楚。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看,两人又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发掘作者赋予林黛玉的文化因子,她的才与情,以及比较钗黛二人的貌、才及其待人接物的不同态度,可以发现,林黛玉的清雅脱俗之美。
【关键词】 《红楼梦》;林黛玉;芙蓉花;薛宝钗
《红楼梦》故事的时代背景是父权制的封建时代,纯粹的社会权利始终属于男人,男人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也基本都是男性,女性作为配角或者只是一种性别符号存在。《红楼梦》不落窠臼,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其中主角主要是两位女性,林黛玉和薛宝钗,双峰对峙。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二者大致可归入寄人篱下的“千金小姐”一类。在此,笔者将此并举,主要讨论一下林黛玉之美。
1.文化因子
从一定层面上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它不仅涉猎了文学的诸多样式,还有医学、建筑、美术、养生、茶道等众多方面。可见,《红楼梦》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造诣。作者的这种文化造诣也不自觉的应用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1.1芙蓉花
《红楼梦》中的众女儿都有自己的象征花,在文本的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作者有明示。比如,薛宝钗的是牡丹花,袭人的是桃花,探春的是杏花,等等。林黛玉的是芙蓉花。作者将芙蓉花定为林黛玉的象征花,是有他的深意的。我们来看下芙蓉花。清人笔记小说有写:“芙蓉花是秋十月之花,芙蓉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芙蓉花性喜近水,种在池旁水畔最为适宜。花开时水影花颜,互相掩映,虚实有致,有‘照水芙蓉’之称。”“潇洒无俗姿,性本宜水。”清汪灏等人在《群芳谱》的基础上编成《广群芳谱》上说:“芙蓉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全宋诗》中王安石《木芙蓉》诗写到“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扶青镜欲妆慵。”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还有唐代白居易的《木芙蓉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以上文献无不说明芙蓉花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美,一是有拒霜之德。可见,芙蓉是一种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的清雅之花。林黛玉的象征花是芙蓉花,也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之美。
1.2莫怨东风当自嗟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大家掣签饮酒为贾宝玉祝寿时,黛玉也掷了一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不要埋怨东风应该嗟叹自己“红颜胜人多薄命”。这里道出了自嗟的缘由:因红颜胜人而薄命。我们看到上面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为了更好的理解诗文及《红楼梦》作者引用“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用意,我们还应该注意王安石之前的同题诗《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不难看出,这首《明妃曲》表达的意思也不外乎“红颜胜人多薄命”一句。综上,作者以“莫怨东风当自嗟”诗句来对应林黛玉,是在赋予林黛玉两个特性,其一是有过人之美,其二是人生不幸。
1.3芙蓉花神
《红楼梦》众女儿都有一个共同的生命归宿,那就是薄命册。但每个人到了薄命册中以后的身份又是不同的。文本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说晴雯去做了芙蓉花神的帮手,昭示了林黛玉在薄命册中的身份是芙蓉花神。我们来看一下芙蓉花神典故的由来。五代十国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费慧,人称“花蕊夫人”。她的美貌“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而且花蕊夫人才情横溢,藻思清逸,世传《花蕊夫人宫词》。花蕊夫人喜芙蓉花,于是宫内城中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每至深秋,四十里为锦绣”。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攻下后蜀,沉迷于花蕊夫人美色,封她为妃。花蕊夫人怀着亡国丧夫之恨,写下流芳千古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花蕊夫人暗自拜祭孟后主,最终被宋太祖发现,太祖一怒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4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9.单位会计核算机制凭证(单位操作手册).pdf VIP
- 洗护用品采购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单位会计核算操作手册(2023).docx VIP
- 幼儿园大班课程主题活动.pdf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操作手册.docx VIP
-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第三版.pdf VIP
- 8.政府采购操作手册(初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