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藏高原气象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气象学

青藏高原气象学 ?? 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运动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的一门学科。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约为4000米,其中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在青藏高原地区,不仅有独特的天气、气候和环流,而且,由于这样大尺度的地形障碍对气流的强迫绕流、爬升和摩擦等作用,以及高原在对流层高空的冷热源作用,对东亚、北半球甚至整个地球的,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高原气象学已经成为专门研究的领域。  研究简史 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在北美的落基山、南美的安第斯山和青藏高原的东边,都有一个准静止的西风带大槽。40年代,西风带理论出现之后,不少人认为,大地形东边的长波槽是其动力扰动的结果。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国气象学家、和等,披露了有关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影响的许多事实,指出了青藏高原的冷源和热源作用及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以及高原对邻近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的影响。60年代,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联邦德国的H.弗洛恩等许多学者认为,青藏高原地面对大气的感热加热(见)是显著的,其地形性的降水,尤其是高原东南侧的孟加拉国地区,降水的潜热加热有更重要的作用。70年代,人们揭示了更多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对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进行了更多的分析研究。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流体模型模拟实验和数值试验(见、),得到不少有意义的成果。从7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对青藏高原地区的辐射平衡(见)和各分量,都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对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也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了计算,还利用实测资料,进行高原对大气加热和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和动力学研究。  研究内容 基本天气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上空,空气稀薄且杂质少,密度仅为平原上空空气的一半,所以太阳辐射强(见);地面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非常显著;地形的动力和热力扰动也很多。因此,和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天气气候有如下的特点:①就地面气象要素而言,以青藏高原地面气温最低,气压最低,湿度最小,风力最大;但就同纬度同高度的空间区域而言,则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最高(夏),湿度最小(夏),气压最高(夏),风力最小(冬)。②青藏高原是全球同纬度地带中大气极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和其他地区相比,对流云终年发展,阵性降水最多,雷暴最多,雹暴最频繁。③高原地区中间尺度和中尺度的最多,青藏高原是最明显的天气系统产生源地。上述特征都同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有关。  高原的动力作用 包括机械作用和摩擦作用两种。 ??机械作用。冬季,西风气流经过高原时,6公里以下的迎风面,被迫明显地分成南北两支,沿地形等高线而绕流。到达高原背风面之后,这两支西风重新汇合,形成了高原地区对流层中低空极为明显的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夏季,东风气流经过高原时,虽有分支绕流的现象,但不如冬季明显。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西风带的长波槽移到高原西部时,低槽中部被阻挡和填塞,切断成南北两个短波槽,分别绕过高原,沿着高原南北两支西风东移,影响高原及其东部地区的天气。  青藏高原对大气流动的强迫爬坡作用也非常重要。冬季,高原西坡和北坡出现爬坡气流,而东坡和南坡则为下滑气流;夏季正好相反。因此,冬季高原西坡和北坡比东坡和南坡降水多,夏季东坡和南坡比西坡和北坡降水多。当气压系统被迫爬越高原时,因气柱缩短而增压,这将使低压系统减弱或填塞,高压系统更加强大或发展;当气压系统移出高原时,气柱因拉长而减压,低压系统将加深或发展,高压系统则将减弱或消亡。这就是高原以外的低涡系统(或高压系统)所以不大可能(可以)移进高原,而高原上的低涡(或高压)系统则可以(不能)移出高原又可加强(减弱)或发展(消亡)的原因。  青藏高原的阻挡所形成的大气大规模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及其变化,对长波和,特别是对中国冬季沿海西风带长波槽的形成和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摩擦作用。地表的摩擦作用,使高原上形成,高原侧边界所受的影响更为突出,它使接近侧边界的气流速度减小,但离侧边界较远的自由大气,流速不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侧边界附近气流的水平切变,产生了涡度(见)。冬季的时候,在高原北部西风侧边界里,常出现性涡旋,而在高原南部的西风侧边界里,常有性涡旋产生;夏季则不然,高原北部仍为西风侧边界,常有中尺度反气旋产生;但高原南部由于是东风侧边界,也常常产生中尺度的反气旋。  高原的热力作用 可分为高原地面和高原大气的冷源和热源作用两种。凡是把热量供给大气的高原地面称为热源;反之,则称该地面为冷源。同样,当高原上空的大气把热量输送给四周大气时,则称高原大气为热源;反之,则称该大气为冷源。  2月至11月,高原地面为热源;12月至次年1月,作为高原主体部分的羌塘高原为冷源,其余部分仍为热源。6月热源最强,1月的冷源最强。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