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D1012模压实心橡胶件测量公差..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TD1012模压实心橡胶件测量公差.

模压实心橡胶部件的公差 目录 页 导言 1 通则 1 1 公差 3 2 橡胶部件的测量规则 6 3 在图纸上的表示 7 导言 本标准规定了模压实心橡胶部件的公差、飞边及表面光洁度,以及测量规则及图纸上的表示方法。本标准与瑞典标准SS 15 29 50第2版论及“模压部件”的章节一致。增加了第1.4节。 通则 本标准规定了模压实心橡胶部件的公差、飞边及表面光洁度,以及测量规则及图纸上的表示方法。本标准与瑞典标准SS 15 29 50第2版论及“模压部件”的章节一致。增加了第1.4节。 所有的橡胶在硫化过程中要收缩,这一点必须在设计模具时加以考虑。一般而言,不能对制品指定高于模具所允许的测量精度。 收缩的范围取决于橡胶的类型(弹性)以及所使用的橡胶材料(混合),此外,而且同一橡胶材料的不同的橡胶混合其收缩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橡胶连同诸如金属或织物之类的其它材料一起硫化,收缩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填满模型空间,在装模时要使用比所需量更多的橡胶,而且在模压当中多余的橡胶被压出成为飞边。飞边妨碍了模具完全关闭,从而由此对制品的某些尺寸产生影响。 模具配合尺寸与非模具配合尺寸之间是有差别的。模具配合尺寸(图中的W、X及Y)取决于模压部件的大小以及橡胶硫化时的收缩量,而非模具配合尺寸(图中的T、U及Z)则同时还取决于模型及型芯的位移以及所形成的飞边的大小。 对于窄长的型芯,可能会再现较大的位移,由此,选择公差时必须考虑这一点。 尺寸公差分为两组,F及C。F组由用于模具配合尺寸的公差组成。C组由用于非模具配合尺寸的公差组成。 1 公差 1 尺寸公差 基本规格 公差 M1类别 M2类别 M3类别 M4类别 F组 C组 F组 C组 F组 C组 F及C组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上面表格中的公差可以不用改变而不对称地在基本规格旁边找到。 用于每个单独的模具配合尺寸的公差由单独的尺寸所确定。用于非模具配合尺寸在压力方向的公差由在压力方向的最大非固定模具尺寸所确定。用于非固定模具尺寸在与压力垂直的方向的公差由在与压力垂直方向的最大非模具配合尺寸所确定。 1)用于非模具配合尺寸的公差必须由采购方与制造厂家商定。 对于材料厚度变化很大的制品,该公差不一定适用。 M1类别 用于高精度设计的模具配合制品 M2类别 用于精密设计的模具配合制品 M3类别 用于一般尺寸精度的模具配合制品 M4类别 用于那些不太重要并且与成本相比要从属于利益的模具配合制品 M1及M2类别的公差通常要求采用带有几个模腔的精密工具,对橡胶材料进行精确地检验,对生产进行全面地监督,并且对模压工具进行全面地维护。这就导致了高价值的成本。 对于收缩相当可观的橡胶制品,如丙烯酸橡胶、氟橡胶及硅橡胶,不应规定M1及M2类别的公差。 当一个以及相同的制品的所有尺寸不是必须要具有相同的公差类别时,图纸中的公差则要指出单独的公差类别。 1.2 飞边 类别 飞边最大高度mm 备注 0 0 无飞边1) 1 0.1 精密修边 2 0.5 准确修边 3 1 一般修边 4 2 粗略修边 5 不限制 1.3 表面光洁度 配合模具模压的橡胶部件的表面光洁度首先由模压工具的表面光洁度决定,并且按照以下任何一个类别注明。 橡胶部件 模压工具 等级 要求 1 最高 经过硬化、磨光,可能经过电镀 表面光洁度Ra 0.8 2 一般 不经过硬化,经过精车或类似的处理 表面光洁度Ra 3.2 3 低 不经过硬化,经过粗车或类似的处理 表面光洁度Ra 25 1.4 目视要求 表面等级 出现的缺陷—气泡—杂质 龟裂 脱色 橡胶与金属的结合处的粘着缺陷 0 无缺陷 无缺陷 无缺陷 无缺陷 1 ≤材料厚度的10%, 或≤12.5mm2 ≤材料厚度的10%, 但最大为1 mm ≤1 mm,从外面 2 ≤材料厚度的25%, 或≤50mm2 ≤材料厚度的25%, 但最大为2.5 mm ≤1 mm,从外面 0等级表面适用于以下范围之内: 部件内外可见的表面。 密封表面。 注明的动态应用。 与燃料接触的部件。 2等级表面应只用于例外的情况。 注意:同一部件的不同表面可以有不同的目视要求,应该在图纸上明确注明。 2.橡胶部件的测量原则 橡胶部件的尺寸要在硫化后经过相当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因此,橡胶部件的硫化与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为至少16小时。在出现疑问的情况下,这一时间可以增加到72小时。完成测量必须不迟于部件交货给采购方后三个月,但始终要在使用之前

文档评论(0)

bh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