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 浙江省中医院 叶树良 一 简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为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病症之一 发病率高:0.5%~3% ,弧度大于30°的发病率为1.5~3‰ 。是青少年近视眼、心理健康、肥胖、包茎后的第五大常见病. 危害大: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病因假说多:包括基因因素、生物力学因素、骨骼生长因素、激素、神经肌肉因素、结缔组织因素等,但是目前从文献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病理特征床病理 治疗现状:年龄较小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对于这部分患者,不仅需要能够有效的矫正脊柱畸形,还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长能力。 观察:Cobb角 <25° 支具: Cobb角 >25°缺点是依从性差、有效性存在争议、副作用不容忽视.(支具治疗的种种弊端及患儿大多数年龄较小难以配合导致支具治疗常难以奏效。) 矫形手术:仅适合Cobb角 >50°以上的严重患者。属于大手术并有可能发生重大并发症。 手法治疗的特点:准确,针对性强,见效快,安全, 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实用。 诊断思路 判断引起症状的阻力方向,以确定治疗方法和方式。 评 价 ? 检 查 治疗技术 ? ? ? 脊柱侧弯:端椎中立椎稳定椎 端椎:EV (end vertebrae) 侧弯的头端和尾端倾斜度最大 的椎体 中立椎:NV(neutral vertebrae)主弯以下最靠近头侧的双 侧椎弓根对称的椎体 稳定椎:SV(stable vertebrae) 端椎下最靠近头侧被CSVL 中间穿过的椎体 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 上胸弯 胸弯 胸腰段 腰段 主弯 侧弯 脊柱侧弯:顶椎旋转 Nash-Moe椎体旋转分级 0级:双侧椎弓根对称 1级:凹侧椎弓根在椎体边缘 2级:凹侧椎弓根将要消失 3级:凹侧椎弓根消失 4级:凸侧椎弓根超过中线 脊柱侧弯:顶椎偏移距离 顶椎中心确定方法 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 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 顶椎或者椎间隙中心 与CSVL垂直距离(mm) CSVL:上胸弯,胸弯 C7PL:胸腰段,腰弯 脊柱侧弯:矢状面COBB测量 理论/推测 临床表现 解剖学 已知 病史 生理学 未知 症状 生物力学 推测 体征 病理学 假说 方法 (一) 检查 1. 问诊 病史 a 现病史: 发生原因,进展情况等 b 既往史: 有无其他病史(禁忌证) c 一般状况,目前用药情况 2. 体格检查 a 望诊:动静态姿势,局部情况 b主动运动:必要时:复合运动,反复运动, c被动运动:生理性,附属性 d稳定性检查 e局部触诊 f神经系统检查:皮肤感觉,肌力,反射 g邻近关节及脊柱相关区域检查 3. 其他检查:X-ray,MRI,电生理。 重要症状或体征标注“☆”,以便观察疗效 Hueter-Volkmann定律: 骨骺所受压力增加,骨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压力降低,骨的生长就会加速。 侧凸畸形中,由于重力和肌肉作用在脊柱凸侧和凹侧上的不平衡,骨骺软骨板凹侧的压力增加,而凸侧的压力降低,从而导致凹侧软骨板生长受到抑制,而凸侧的生长不受限制。导致椎体前后或左右的高度不等、锲形改变,使畸形出现和加重。 作用机理 使脊柱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或无痛位置,脊柱可以完成正常活动范围的无痛运动。 使软组织最大限度地易于功能活动。 治疗时产生的机械性刺激,通过“闸门控制”理论而起到调节作用。 安慰作用。 治疗手法选择原则: 1. 无痛性体位及手法 2. 痛性体位及手法 3. 疼痛+僵硬 先治痛后治僵 4. 附属性轻手法一般用于治疗疼痛,生理性强手法一般用于治疗僵硬 5. 初次治疗,一般只选一种手法,以便判断手法选择的正确性 脊柱侧凸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脊柱的动、静力平衡失调,调整动力的异常状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