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山洪及山洪诱发灾害状况与防御对策初探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VIP

娄底市山洪及山洪诱发灾害状况与防御对策初探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娄底市山洪及山洪诱发灾害状况与防御对策初探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娄底市山洪及山洪诱发灾害状况与防御对策初探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娄底市山洪及山洪诱发灾害状况与防御对策初探  三、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特殊的地貌地形条件,决定了我市是一个山洪灾害易发区。我市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南北山地对峙,中部低洼呈“s”型带状盆地绵展,资湘两大水系在市内分流,地表切割强烈,且水系呈树枝状,幅射式发育,当发生暴雨或连续性大雨时,山洪便迅速向中部平丘岗区汇集形成洪灾。   (二)暴雨强度大,是暴雨山洪灾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市降雨总体分布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但在北西南三面中低山区形成六大暴雨中心,受这些暴雨中心的直接影响,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汇集成大暴雨山洪。1996年6月1日地处龙山暴雨区的白马、茅塘等地日降水250.7米,地处梅城、天龙山暴雨区的新化县县城、车田江库区、半山水库库区等日降水达300毫米,7月15日,西河镇、孟公镇、琅瑭镇降水量211.4毫米,其中2个小时降水98毫米。1998年5月8日,地处梅城暴雨区的涟源市伏口镇日降水280毫米,5月22日,地处龙山暴雨区的白马、三甲降水319.4毫米,其中7个小时降水180毫米。因这些地区本属地势低洼的中部平丘岗区,又位于暴雨区内,极易形成暴雨山洪,造成山洪灾害。   (三)山体地质条件差,坡度陡,导致山体滑坡和崩塌。我市地貌类型组合集中,岩情聚类集中分布,花岗岩集中分布于天龙山、水车、荷叶三地,这三处花岗岩体在温度变化下极易发生粒状的崩溃、变散,在植被被解体时,容易造成并有大规模的崩体存在。全市变质岩地区一般呈现出侵蚀强烈,沟谷深切深度达500~800米,且节理十分发育。地貌多悬崖峭壁、基岩裸露、风化壳厚、岩溶发育。因三类岩体地区存在的密集节理和厚风化壳,致使市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隐患普遍存在。新化县水车、奉家花岗岩就发育了上百个不同规模的滑坡体,预测规模30平方公里。新化县游家镇金塘滑坡,预测规模达100万立方米,油溪乡白节村滑坡、规模约为170万立方米,涟源市六亩塘利民村滑坡,预测规模100万立方米,娄星区小碧乡日岩村滑坡,预测规模在10万立方米以上,这些大规模的滑坡隐患,一旦诱发,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四)采煤与工矿企业的密集分布,决定了我市山洪地质灾害易多发的特殊环境。我市是能源、原材料基地,上千家采煤、采矿等工矿企业在市内密集分布,由于采矿加上近年来的乱采滥挖在全市造成了大范围地裂缝、采挖区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暴雨的直接诱发下,一是加剧了地裂缝的开展,地表大面积沉陷,使地表房屋倒塌,水库、山塘被毁;二是形成滑坡、崩塌,山洪诱发灾害;三是大量的采矿废渣堆积或冲入河道,增加了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诱发因素,同时对河道的淤积造成了洪水泛滥。比如:冷水江市浪石滩地裂缝及危岩体,预测规模达650万立方米,直接危及整个城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双峰县坳头山磺矿的大规模废渣堆积,成为一个巨大的废渣泥石流隐患。   (五)河道淤塞严重,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我市16度以上的坡度面积为70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7.3%,25°坡以上的面积为390万亩,占全市面积的32.2%,主要呈现为山地地貌,花岗岩和灰岩山地,又多为暴雨区,雨水冲刷强,水土流失严重。到1998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392平方公里,虽然局部地区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治理跟不上流失,大部分地区因未能治理已开始转向中度和强度流失,估计每年流失地表土约700万吨以上,全市195条5公里以上河流计3311公里河道比50年代普遍抬升1~2米,致使行洪能力大为减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普遍存在侵占河道和行洪滩地的行为,对河道的行洪影响较大;加上对河道的治理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河道上阻水建筑物较多,人为地抬高了河床水位。冷水江市球溪河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球溪河系资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邵县田心乡,从冷水江市三尖乡石槽入口,流经三尖、禾青2个乡镇16村,境内全长16公里,由于所处山高坡降,两岸山坡均在25°以上,暴雨一来,在极短时间内便可迅速汇集形成山洪。加上沿河两岸几十家采矿企业废渣淤积河道十分严重,目前,上游仍有采矿废渣20余万立方米,在境内16公里长的河道上建有12处固定式引水河坝,跨河大小桥梁21座,严重阻碍行洪。由于泥沙、矿渣淤积和各类阻水建筑物的影响,河床不断变窄,局部地区断面已不足20米,河床不断抬高,现已普遍淤塞1.0~1.5米,致使球溪河发生山洪涝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目前,在日降水30毫米的情况下便可形成山洪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山洪灾害特级易发区。   (六)小城镇建设规划不完善,缺乏防御山洪灾害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而在规划建设时,一般都没有防洪规划,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