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福建是宋代少有的长久和平的地区。北方移民入闽与灌钢工具的应用,开发了福建的森林与沼泽;官营经济的引入促进福建采矿、制茶等手工业的发展,面对海洋的开放政策,使福建成为商业最发达的区域。自宋初以来的儒学文化浪潮,使福建拥有国内最多的书院,最多的进士,印书最多的书坊。宋代福建产生许多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伟人,理学家中的杨时、罗从彦、李桐、失熹;文学家中的杨亿、柳永、张元斡、刘克庄;史学家中的郑樵、袁枢;书法家中的蔡襄;法医学开创者宋慈;道教中的白玉蟾,政治家中的章得象、李纲等人,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 关键词:宋代;福建;经济;文化 研究福建历史的学者进入宋代这一阶段时,每每会眼中一亮,那就像行人终于穿过漫长的黑暗隧道,在抹开眼前短暂的朦胧之后,突然看到远处明媚亮丽的原野,鸟语花香,流水乔木,无处不令人陶醉!宋代的福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称著古代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就在这一时代逐步走向她历史的鼎峰。使闽人更引以为骄傲的是:宋代学人以“海滨邹鲁”这一时代的最佳词汇来描述福建,倘若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转述这句话,这等于说:南宋中国的文化中心在福建这一块土地上!我们知道:宋代的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世界的多数历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宋代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文化成就。因此,福建在这样一个时代领先中国,也就意味着领先世界!应当说,这是福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对这一段令人迷恋的历史,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宋代福建发展的原因,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地位的体现,以及元代福建的发展与停滞、宋元福建区域开发等问题。 一、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因 “昔欧粤险远之地,为今东南全盛之邦。”宋人张全真的这一句话,说出了当时人对宋代福建变化之快的震惊。确实,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并不是那类自古以来就以文明震撼人类的地区,当中原地区已有三千年文明史时,福建还是一个朦昧的少年,仅仅在唐代中叶,福建还被视为蛮荒区域,虽说唐末五代福建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但用这数十年来填补福建与中原地区巨大的差距,似乎太短太短,宋代的福建如同一个奇迹一样展示在历史学家的眼前,令人在她巨大的成就面前目眩头晕。综合社会经济等因素,我们认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革命与应用有关。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的繁荣。我们知道:中国南方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远胜北方,但在宋以前,长江以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却远逊于北方。为什么南方有这么好的历史条件,却长期落后于北方?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落后。南方多山地,少平原,森林茂密,藤萝纠葛,比之北方松软的黄河平原,其开发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古代中国农业的劳动工具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木石工具、生铁农具、钢农具。在木石工具时代,中国农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局限于黄河流域,这是因为:木石工具在松软的黄土上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但用木石工具无法开拓南方森林茂密的山地。这是商周时代南方区域落后于北方的主要原因。迄至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生铁农具的时代。生铁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金属,用它制成的工具也是人类第一种真正在民间普及的金属工具。所以,生铁工具的应用,奠定了战国秦汉以来小农经济的基础。但生铁的弱点在于器性太脆,用生铁铸成的农具,很容易断为两折。为了弥补这一缺点,人们不得不将生铁工具铸得更大些。今人发现的汉代生铁犁多重达几十斤,其原因在此。这类农具仍然很难对付南方茂密的森林,因此,在生铁农具的时代,南方开发还是很落后的。使农业劳动工具发生第二次重大革命的是钢农具的发明与应用。钢是铁的一种,它兼有熟铁的柔度与生铁的硬度,因此,可以用它制成锋利的工具。它的性能远胜于以往古人的任何一种金属。由于钢的出现,每一个中国农民手中都有了一套轻便的农具———锄头、镰刀、斧头、犁,从此开发南方森林不再困难。钢在中国的发现很早,至少在汉代已有“百炼钢”,不过,其时百炼钢的生产成本太高,无法在民众中普及,只能用以制兵器。而唐以后,中国出现了“灌钢”技术,这一技术将生产钢的生产成本降低到每一个小农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据载:灌钢是以生铁与熟铁盘在一起,反复锤炼后,二者之间的碳的分布趋向均匀,便成了钢。这一技术的发明,使钢的生产价格大为便宜,从此,钢成为打制工具与农具的材料,并成为由人民掌握的征服自然的利器。中国的灌钢技术是在唐代成熟的,这是唐代文明的坚实基础。由于有了钢,不论是岩石还是巨木,都不能阻挡人类开发自然的努力。于是,南方的开发从此发生本质的变化。过去,南方的开发只能限于长江中下游的平原,而在钢农具普及之后,便扩至山区。以福建来说,巨大的岩石已不再成为修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