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制度学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制度学分析.

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制度学分析 南京大学历史系 崔之清 政权建设是太史学界一向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用力深厚,研究成果丰硕,为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笔者借鉴制度学的分析框架,认为太平天国政权建设涉及三个主要层面:一是建设环境,二是建设主体及其制度安排,三是政权建设实态及其绩效。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层面展开考察和论述,从制度学的理论视角,对太平天国政权建设提出个人的思考和浅见,不当之处,祈求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政权建设环境 (一)持续的战争环境 太平天国自1851年建立伊始,直到1864年天京沦陷,始终与清朝处于战争状态。反清战争的胜负关系太平天国的兴亡,因此,太平天国政权建设必须面对长期和严酷的战争环境,必须以应对战争和赢得胜利作为施政的首选目标与基本政策考量。起义后,在杨秀清、萧朝贵联衔发布了三篇檄文,从不同侧面、向不同对象宣示武装推翻清朝的政治目标:“速即丢魔鬼,归亲爷,”“反戈替天诛妖”。 “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凸显武装推翻清朝的政治目标。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抓紧建设新朝,同时继续推进反清战争,力图实现“剿灭妖朝”“犁其廷而锄其穴”的目标。太平天国后期,军事处于守势,仍坚持推翻清朝。洪仁玕仿效杨、萧,发布《诛妖檄文》,重申反清目标,号召清军汉族官兵:“或起义师合兵北伐,或擒妖首进献天都。”石达开分裂出走,也表示忠于天王,宣称其远征目标是,“恭奉天命,亲统雄师,辅助圣主,恢复大夏。”在现存太平天国文献中,各级军政官员发布的告示,都将“扶主打江山”视为近期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推翻清朝既是太平天国政权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是政权得以持续稳固和世代传承的基本前提。 就清朝而言,镇压太平天国是朝廷及各级政权的首要任务。1854年8月,英法美三国公使乘中国内战之机,威胁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准备联手北上,向清廷施压修约。吉抚奏请咸丰帝适度妥协,遭到严词批驳,上谕吉抚:“直言杜绝”列强修约要求,各省督抚理应“安内攘外,责无旁贷。”1860年,即使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清廷也不愿放松对太平天国的围攻。《北京条约》后,奕主张用“攘外必先安内”替代了咸丰朝的安内攘外并举的战略思维。他认为: 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可见,内战双方都愿与外国列强做阶段性有条件的妥协,但相互之间却绝无妥协的空间,反清战争不仅与太平天国的历史相始终,也必然深刻影响、制约和主导着政权建设的全部进程。 (二)天国疆土变动不居,各色武装活动猖獗 从内战双方整体战略态势而论,太平天国长期处于清军的战略分割和包围之中,双方在两湖三江激烈攻防,战区分立,互有胜负,导致战线不断变化,双方控制区变动不居。清方据有广阔的战略后方,前线控制区的变动对政权稳定和运作影响较小,所以,清廷的战略指挥、军队调集、物资供应基本由原有的军政体系承担,并保持常态运转,尚未转化为战时体制。虽然,为因应战争环境,清廷向各省区督抚释放了颇多权力,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坐大,但原有的垂直控御系统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可是,被清军战略包围的太平天国却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沉重压力。天国疆土狭小,天京和地方省区都遭到清军分割围攻,统治区也随着战争胜负不断变化,致使政权建设缺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具体而言,首都天京与镇江、扬州成为双方主战区,天国设置江南省,下辖江宁、镇江、扬州三郡。1853~1858年,清廷调集外省重兵,组建江南、江北两大营,分别围攻宁镇扬三城。1862~1864年,湘军兵临天京城下,展开新一轮围攻,直至首都沦陷。所以,长期持续的天京攻防战,迫使天国中央政权将调集和组织各地兵力、粮食、物资援京作为首要政务,中央政权建设必然深受战争影响。其中,扬州反复三次易手,最终于1858年失陷;镇江1857年12月失守;天京则于1864年7月沦陷。至于天国各地政权也都面对当地清军进犯,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战区。如安徽巡抚指挥皖北军事,皖南则由清廷派遣重臣督率驻军主持军务,两湖、江西军务先后由湘军和各省督抚合作承当。这样,太平军长期陷入多面作战的不利态势,只能从各地抽调兵力,组成机动兵团,实施重大战略机动,往往是顾此失彼,导致防务虚弱的占领区疆土沦丧。其中,天浦省存续时间为1858年10月~1862年2月;苏福省为1860年6月攻取苏州~1864年5月常州郡失守;浙江省为1861年12月攻取杭州~1864年8月湖州沦陷;江西省为1853年9月攻取九江~1858年9月吉安沦陷;安徽省为1853年6月攻取安庆~1864年8月广德州沦陷。所以,各省存续时间先后和长短不同,而且,各省所辖郡县存续时间也参差不齐,端视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胜负而定。 并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