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探测与在材料中的衰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射线的探测与在材料中的衰减.

X射线的探测与在材料中的衰减 X射线是德国科学家伦琴(W.C.R?ntgen)于1895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时发现的,是人类揭开研究微观世界序幕的“三大发现”之一,给医学和物质结构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就在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的第四天,一位美国医生就用X射线照相发现了伤员脚上的子弹.从此,对于医学来说,X射线就成了神奇的医疗手段.因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伦琴于1901年被授予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可用来帮助人们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也可用于工业上的非破坏性材料的检查;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内,则被广泛用于晶体结构分析、化学分析和原子结构的研究.有关X射线的实验非常丰富,其内容十分广泛而深刻.本实验用德国莱宝公司生产的X射线实验仪及附件,对X射线影像、X射线在材料中的衰减进行研究,从而对X射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X射线的产生、基本性质; 观察X射线影像;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厚度的关系; 研究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物质的关系. 【实验原理】 X射线的产生、基本性质 X射线和可见光线一样,也是电磁波的一种,不同的是较之可见光,它的波长更短,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约10 nm ~ 0.001 nm(注:1 nm = 10-9 m).波长小于0.01 nm的称为超硬X射线,在0.01 ~ 0.1 nm范围内的称为硬X射线,0.1 ~ 10 nm范围内的称为软X射线.其中,波长较短的硬X射线能量较高,穿透性较强,适用于金属部件的无损探伤及金属物相分析;波长较长的软X射线能量较低,穿透性弱,可用于非金属的分析.医学上采用的X射线波长为1 nm ~ 10 nm。 X射线的产生有多种方式。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中子流等高能辐射流在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轰击金属靶来获得的。 在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石英管,其结构如图1所示:①是接地阴极,即电子发射极,用钨丝构成,通电加热后可发射电子;②是阳极靶材,本实验中采用钼靶,工作时加以几万伏的高压.电子在高压作用下轰击钼原子而产生X光.③铜块和④螺旋状热沉用以散热.⑤是管脚. 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阳极靶时,其能量的绝大部分(~99%)转化为热能而损失,只有极少部分的能量转化为X射线。所以X射线管工作时靶极必须散热冷却. 经过X射线管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种:连续光谱和标识光谱.能量为eU的电子与阳极靶的原子碰撞时,电子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的光子,这样的光子流即为X射线.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靶面的电子数目是极大量的,绝大多数电子要经历多次碰撞,产生能量各不相同的辐射,因此出现连续X射线谱. 因为连续光谱是由于高速电子受靶极阻挡而产生的轫致辐射,所以其短波极限λ0由加速电压U决定:?λ0 = hc/eU,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连续光谱又称为“白色”X射线,包含了从短波限λ0开始的全部波长,其强度随波长变化连续地改变。从短波限开始随着波长的增加强度迅速达到一个极大值,之后逐渐减弱,趋向于零(图2)。 当增加管压时,电子动能增加,电子与靶的碰撞次数和辐射出来的X射线光量子的能量都增高,因此连续谱各波长的强度都相应增高,λ0减小。当管压不变,增加管流时,X射线光量子数目增加,连续谱各波长的强度都相应增高,但光量子能量不变,短波极限也不变。 标识光谱的产生则与阳极靶材的原子内部结构紧密相关的.原子系统内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射线谱.每种元素各有一套特定的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壳层结构的特征. K系激发与辐射是将原子系统的K层电子击走,原子系统的能量由基态升高至K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K系激发。K层能级被高能级电子填充时产生的辐射称为K系辐射。K系辐射分Kα辐射和Kβ辐射。其中 Kβ辐射:在K系辐射中,由M层电子填充K层能级时产生的辐射 Kα辐射:在K系辐射中,由L层电子填充K层能级时产生的辐射 L层电子填充K层能级的几率远大于M层电子填充K层能级的几率,故Kα辐射产生的光量子数目远大于Kβ辐射,因此Kα辐射的强度远大于Kβ辐射的强度。 除去不需要的Kβ线,使用过滤片是最简单的单色化方法,使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单色化,同时使用Kβ滤波片还可以吸收掉大部分的“白色” 射线。本实验采用锆滤片。 X射线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X射线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所有光量子的能量总和。经验公式表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