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无机及分析化学——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机及分析化学 主讲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林秋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 1、无机化学是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结构的学科。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含量方法、鉴定化合物组成的学科。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合二为一的课程。 2、内容多、课时少。 3、生物体本身就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集合体,如: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等等。当今科技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科学,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型学科。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 4、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同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任务 了解稀溶液依数性;理解化学平衡;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重点掌握四大平衡原理(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解离平衡原理) 学习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的基本知识 掌握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学习方法 课前初步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体会课堂教学重点(记笔记) 课后及时总结(及时复习和做作业;定期归纳和梳理) 考前认真复习(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认真做实验,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巩固理论知识。 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学习 参考书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 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 论 化学:一门既原始又现代的学科; 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的定义:化学为各种物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变化之科学。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当前一些重大的工业过程基本上都基于化学过程。 ◆世界专利发明中有20%以上与化学有关。 ◆发达国家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人员中,化学与化工专家占50%左右。 ◆化工企业产品(石油、纺织、医药、建材等)的更新换代依靠化学的进步,而化工产品的产值和出口比例在国民经济中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化学的历史演变(生产生活) 人类第一次认识和利用的化学反应——用火,就从野蛮开始进入了文明。 制作了陶器、冶炼了青铜等金属。 炼丹家更是在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过程之中使用了燃烧、煅烧、蒸馏、升华等化学基本操作。 造纸、染色、酿造、火药等使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生产技术的发明无一不是经历无数化学反应的结果。 化学从一开始就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0世纪是化学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化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人类社会到宇宙空间不断地发展。 20世纪生命化学的崛起给古老的生物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世纪中,化学必将给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的有效保障 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生活用品的生产方 式的探索。 研究环境污染的产生、转化和与人体的 相互作用,提出优化环境建立洁净生活空间 的途径。 从分子水平了解病理过程,提出检测 方法,建议预防途径。 合成高效抵毒的抗菌和抗癌药物,提 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化学与材料 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5年 维格诺德(Vigneand),首次合成多肽激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 肯德鲁(J.C.Kendrew )和佩鲁(M.F.Perutz),利用X-射线衍射成功地测定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80年 伯格(P.Berg)、桑格(F.Sanger)和 吉尔伯特(W.Gilbert ),DNA分裂、重组和测序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82年克卢格(A.Klug ),发明“象重组”技术,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染色体的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84年梅里菲尔德(R.B.Merrified ),发明多肽 固相合成技术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切赫(T.Cech) 和奥尔特曼(S.Altman )发现核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斯科(J.Skou),发现维持细胞中Na+离子和K+离子浓度平衡的酶及有关机理、博亚(P.Boyer) 和沃克尔J.Walker ,揭示能量分子ATP的形成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