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隋唐五代考古分析
第9章 隋唐五代考古
一、名词解释
6.唐昭陵[2015年四川大学研]
答: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嵕山主峰。自贞观十年(636年)始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历13年。五代时被盗。墓北有祭坛和司马门址、著名的昭陵六骏原置司马门东西两庑。墓正南有朱雀门和献殿,并有皇族、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
8.隋五铢[2014年西北大学研]
答:隋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称“开皇五铢”、“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
7.天龙山石窟[2014年山西大学研]
答: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
1.镇墓兽[2014年山西大学研]
答: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7.龙门石窟[2014年南京大学研]
答:龙门石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武则天时期之典型石窟,位于洛阳城南伊水两岸东西山上,南北长约1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之后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续有开凿。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躯,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塔40余座。其代表性的洞窟有北魏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唐代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它是石窟艺术中国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环。
9.法门寺地宫[2014年北京大学研]
答:法门寺地宫是唐代重要佛教遗存,位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基下。始建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1987年3月清理塔基时发现。面积约32平方米,石砌,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中、后室组成,是国内目前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石碑2通、佛骨4枚、金银器及供养器物121件,另有珍珠、宝石、玉器、瓷器、琉璃器等。发现保存完好的佛指舍利是世界宗教界的重大事件。
5.唐三彩[2013年四川大学考古]
答:唐三彩是指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以白色粘土为胎,以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做釉料。助溶剂为炼铅熔渣和铅灰。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简称“唐三彩”。唐三彩胎质松脆,防水性差,实用性远不如青瓷和白瓷,且含铅量高,具有一定毒性,主要做随葬品的明器。西安和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最多,目前考古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西安市郊机场窑等。宋以后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是在唐三彩的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7.虞弘墓[2012年南京大学研]
答:虞弘墓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是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墓还出土石质人物俑、残陶俑、白瓷碗、石灯台、铜币等随葬品80余件。其中石质人物俑16件,分为汉白玉和砂石两种石质,有侍从俑、伎乐俑、柱剑俑三类,有男俑有女俑,有的为汉人形象,有的为胡人形象。
7.唐蕃会盟碑[2012年四川大学研]
答:唐蕃会盟碑是反映唐代吐蕃会盟的碑刻,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即吐蕃赞普克黎可足彝泰九年。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碑上刻有唐穆宗和吐蕃赞普克黎可足结立舅甥之谊,汉蕃社稷如意,结立大和盟约的盟文节目。故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舅甥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即大昭寺前之碑的意思。盟约规定彼此不为抵扣、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镜、不相掠夺人口。
1.唐三彩[2012年四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