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中国文化地理考点整理
中国文化地理考点整理
地理学上的纬度气候带理论及其意义。
理论: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意义:在地球表面上,热带、温带、寒带的空间分布,表明了热量的不均匀分布状况。热带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两极是最大的冷源,所以赤道与两极地区之间的热量传输与交换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决定意义,广大的温带地区正是冷暖气流接触和热量交换的地带,在那里形成四季分明多变的天气特征。
我国南北地区差异(气候、地形、经济、文化)
我国的南北划分以秦岭和淮河为界,这是个自然的界限,也是一个人文的界限,也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的界线。我国南北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差异:南方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北方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差异:南方多丘陵、山地、河流,北方多平原,高原。
经济差异:南方轻工业相对较发达,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经济较北方经济活跃。
文化差异:语言上,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饮食上,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
我国地理环境状况P137
中国文明区的地理位置不仅偏居欧亚大陆的东方,而且其本身的地理环境又显得相对封闭、相对孤立。背依高山大漠,面对辽阔的海洋,这种与世隔绝的地理形势,造成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困难重重。
从帕米尔高原向东南,由北支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南支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包围形成了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成为中西陆上交通的巨大屏障。
从帕米尔高原向东北,天山-阿尔泰山-萨彦岭-外兴安岭横亘在蒙古高原外围,成为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道天然长城。
这两条山系成“入”字型包围之势,构成了封闭中国的骨架。
在中国西南边境,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继续向东南亚延伸,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南北向和西北-东南向的巨大山脉。与此同时,发源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大江大河又顺沿上述巨大山脉之间的山间谷地奔腾而下,分别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从而形成了中国西南边境山河相间的险峻形势。这一切使得黄河-长江流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以及西亚文化之间的交流非常困难。
中国东濒浩瀚的太平洋,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构成了大陆东部的边缘海,在古代中国,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封闭了中国的文明区。
我国内陆地形环境特征P144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地貌的总轮廓、总趋势为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第一阶梯是青藏大高原,由极高山、高山和大高原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与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组成,它们形成我国地貌的第二阶梯;我国东部宽阔的平原和丘陵构成了第三级、也是最低一级的阶梯。正是这种西高东低的地貌大势,才使黄河、长江等主要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它们以其所携带的泥沙,在我国东部塑造了一系列肥沃辽阔的大平原。
我国文化中心的变迁趋势(复杂性)
中原文化轴心时代,由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基本稳定于北方黄河流域,因而其文化中心也就始终在其发祥之地的中原摇篮中徘徊。当然随着经济重心在唐代中叶以后的南移,文化中心也就稍迟于后地表现出向江南转移的趋势。具体而论,在中国文化轴心时代初期,即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北方地区人才以压倒性优势遥遥领先于南方;从唐代后期开始,北方人才比重急剧下降,南方迅速上升,到北宋后期,南北人才比重持平,中原文化轴心时代结束,直到明末,南方人才比重以压倒性优势超过北方,形成不可逆转之势。自清代至今,中国的文化中心稳定于江南。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其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环境决定论,由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发展而来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在考察人与气候的关系时,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都由决定,其后的学者普遍接受其观点,并将其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文化发展、性格、身心特征、民族特征、社会组织等都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影响。二是环境可能论,是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创的历史特殊论学派提出的,它是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环境为人类文化发展只提供了多种可能,由人类选择和利用,而生活方式决定人类选择哪种可能。三是文化生态论,文化生态论者认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互为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行动本身对周边条件的影响也是构成文化形态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地理环境这个物质基础,我们就无从谈论一个民族的文化及特征。因为民族文化的特征,既不是唯心主义绝对理念的产物,更不是造物主的赋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世界社会主义演示文稿.ppt VIP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课件 第3、4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 阅读教学.pptx
- 英美国家概况(英国部分) 全套课件.pptx VIP
- 飞腾平台PSPA1.0白皮书.pdf VIP
- T_SDEPI 043—2024(土壤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主成分分析法技术指南).pdf VIP
- 2025年全国青少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TSDEPI 044-2024 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方法指南.pdf VIP
- DB440300T 282006 城市园林绿化用苗木本苗木分级.pdf VIP
- 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第二批).pdf VIP
- 水泥厂设备管理(培训资料)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