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中国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灌溉施肥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一、中国灌溉施肥技术发展历程与基本态势 (一)灌溉施肥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点 灌溉施肥(Fertigation)是将施肥(Fertilization)与灌溉(Irrigation)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技术,它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由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一起输入到作物根部土壤的一种方法。灌溉施肥可以在灌水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精度。灌溉施肥有多种方法,如地面灌溉施肥,喷灌施肥和微灌施肥。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微灌施肥。 所谓微灌(MIS,Micro-irrigation system),即“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水利部标准SL130-95附录A名词术语A1.0.1)。微灌有四种形式:滴灌(Drip or Trickle Irrigation)、微喷灌(Micro-Sprinkler or Micro-Jet Irrigation)、脉冲微喷灌(也叫涌泉灌溉)(Bubbling Irrigation)和渗灌(Bleeding Irrigation)。 微灌具有流量小、每次灌水时间长、灌水均匀度高、工作压力低的特点。微灌属于局部灌溉类型,地表不产生积水和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中的养分不易被淋溶流失。一般来说,可溶性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土壤消毒剂等农用化学物品都可以借助灌溉系统施用(统称为Chemigation)。在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灌溉施肥,也有灌溉施用农药的试验报道(汤吉利,2001)。 灌溉施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灌溉水和肥料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改善产品品质;减少田间作业用工。这项技术适用于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干旱沙漠地区等多种栽培条件。由于可以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有效地控制施肥量、施肥时间和灌水量,避免了化肥淋洗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过量施肥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板结等问题。另外,灌溉施肥还有操作简单,易于实行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用含盐水灌溉。 (二)灌溉施肥技术发展历史 中国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始于1974年。近30年来,随着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灌溉施肥技术不断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王留运、叶清平等,2000): 第一阶段(1974-1980年):引进滴灌设备,并进行国产设备研制与生产,开展微灌应用试验。1980年我国第一代成套滴灌设备研制生产成功。 第二阶段(1981-1996年):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国产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渐形成。微灌技术由应用试点到较大面积推广,微灌试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部分微灌试验研究中开始进行灌溉施肥内容的研究。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灌溉施肥的理论及应用技术日趋被重视,技术研讨和技术培训大量开展,灌溉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微灌技术和灌溉施肥技术迅速推广。至2001年,全国微灌面积达26.7万公顷,居世界第三位(李光永,2001)。其中,灌溉施肥面积约6.7万公顷。灌溉施肥技术已经由过去局部试验示范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由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干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了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在经济发达地区,灌溉施肥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涌现了一批设备配置精良、并实现了专家系统智能自动控制的大型示范工程。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实施的山区重力滴灌施肥(陈义元,2001;任树梅,2001)、西北半干旱和干旱区协调配置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利用窑水滴灌(刘健勇,2000;厚保文,2002)、瓜类栽培吊瓶滴灌施肥(陈沽,2002)、华南地区利用灌溉注入有机肥液等技术形式使灌溉施肥技术日趋丰富和完善。 灌溉施肥应用与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由过去侧重土壤水分状况、节水和增产效益试验研究,逐渐发展到灌溉施肥条件下水肥结合效应、及其对作物生理和产品品质影响、养分在土壤中运移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由单纯注重灌溉技术、灌溉制度转变到灌溉与施肥的综合运筹。例如,李久生等(2002)对滴灌施肥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的研究;吕殿青等(2001)对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关于溶质转化运移规律的研究(冯绍元,1996;任理,2001)和NH4+-N转化迁移规律的研究(侯红雨,2003)等。我国灌溉施肥总体水平,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级阶段发展和提高到中级阶段。其中,部分微灌设备产品性能、大型现代温室装备和自动化控制已基本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微灌工程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已接近世界先进行列;微灌设备产品和微灌工程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